心不住相

作者: 萧力恒 | 来源:发表于2023-12-15 08:45 被阅读0次
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不能太随便。需要以"智慧"(不是聰明)为前导,才能够轻松自在。

只要「真、信、愿、行、念佛」,自然可以去除掉习气。

平常生活里,最会扰乱身心跟生活品质的,就是「习气」

修行(修心、修性、修品、修口)最大的困扰,也是习气。

修行没有成功,而往六道轮回的原因,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舍不得"丢掉习气。

"习气"(坏习惯)去掉一分,
就可以破除一分"无明",
智慧自然会出现一分。

能接受自己、爱自己,才会懂得爱他人,用好口、善念、善行去待人接物;否则,即使有再大的委屈,功劳苦劳也抵不过刻薄、尖酸、怨恨和心胸狭窄所造成的过错。

若在心里咒骂别人S,那是很糟的罪孽。要懂得感恩、知足,心存善念,心要干净。

不要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贪念(贪欲),得到眼前不正当的便宜,而感到高兴。因为,后续必定有吃大亏的苦果报,随时等着你去受。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善恶皆逃不过因果报,时时保护自己的身、口、意。

能降服自己的习气,使自己身口意,用柔善、干净的言行去待人处事。这才是人际生活真正的赢家。

要往生西方,要成佛,并不是学学表象的事就可以成就的,而是要把往六道走的习气放下、放掉,心不住相一意一心念佛。

一般人都在脾气发作之后,才发现自己的不对,若是这样也不要烦恼;因为,我们凡夫心的习气是生生世世累积下来的习惯,不是一时就可以戒除掉的。

「改习气」是指,

在道德之下过好你的日常生活,心不要再像以前那样,一再的去贪执六根所缘的六尘之相,要渐渐的看淡,以至于全部舍掉。

这个『心』能把妄想、执着舍掉几分,跟修行的时间长短无关,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根性"跟"实修的程度"。

『心不住相』是指~

并不是要使人成为木头人,或变得忘恩无情,逃避消极,或烂慈悲,乡愿当老好人。而是指当心不需专事时,心只管住着佛号,这样心才不会跟内、外相打交道,才能摆脱六尘相的束缚。

不管是眼睛看到的任一人事物,耳朵听见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肉体触到的触感,心里跑出来的念头…等等,一切合我意、不合我意的六尘妄相(色、声、香、味、触、法),都不要往心里放。

在走路时就走路,该吃饭时就吃饭,看电视时就看电视。睡觉时就睡觉,念佛时就念佛,工作时就工作。穿衣、吃饭,走站坐躺,应酬…所有闲忙动静之间,都能在道德之下事事照做,但心里不再去执着六尘一切假相(妄相),全都不要入心。

把心里的习气放下,
心甘情愿念佛,就是修行。

心若用到恶念,身口意就会造恶业!

心若用到善念,就会造善业!

心若不染相,用来念佛就是造正业,走正路。

放下"无常"的假缘相,

改掉一切习气,心不住相,万缘放下!

相关文章

  • 不住相

    没有谁在受苦,没有谁需要被拯救,当我觉得还有人不觉悟,还有人不圆满,我就错了,我就在投射我还不觉悟还不圆满的信念出...

  • 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第六章

    对于明白有钱并不代表成功者来说,就要用心不住成功之相,心亦不住可得成功之相,心也无成功之相,则可得无量成功,这一论...

  • 不住于相

    《金刚经》记述释迦牟尼与长老须菩提的问答。通过问答,释迦牟尼阐述了“不住于相”的道理。 须菩提首先提出问题:“善男...

  • 不住于“相”

    不住于“相” 物理学中,气相、液相、固相这三种形态用于概括物质的状态属性。 相,指的是局限在某个能量幅度区域之内保...

  • 不住相菩萨

    如果你能领悟创造财富的原理,直至你真正对潜能和铭印有了清晰的理解和领悟——明了两者是如何协同运作的,那么你创...

  • 杂记6

    住相乃心之念,心无念既不住,于此,又生‘无心念’之住,是名为住,虽名为住,实无所住,是名不住。

  • 国人素描

    南怀瑾说:国人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 佛为心。有心即有佛性。上者真空生妙有,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心。不住,离相,...

  • 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第七章

    是法平等,是因为心为空,法为空,性为空,佛性即为空性。何为空,心不住相为空,怎样做才能空,离相就能为空。离相能生菩...

  • 修行何必隐林间, 当下解脱如在天。 顺境逆缘皆道场, 心不住相可参禅。

  • 太极禅悟(旧作一首)

    文/无尤堂 新年心开悟,万法心不住, 观法法本空,见心心原无, 万法源性生,生生还无生, 生灭本幻相,离相证真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不住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ss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