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产业化政策与老百姓看病的“刚性需求”促进了华夏国医疗产业的“蓬勃发展”,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一方面医疗产业关联方富得流油;另一方面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越来越难,民怨沸腾,让执政者压力也很大。
你的前任也试图弥补医疗产业化对老百姓的伤痛——通过财政对医保的增加投入——逐步开大医保对人群受众面,逐步扩大医保对病种的覆盖范围。但是,有限的财政增加幅度怎么可能赶上医疗产业“蓬勃发展”速度?
假设某一年医疗产业总产出是10,医保覆盖2,老百姓支出8;就算财政第二年增加10%投入医保,但是由于产业化以后利益集团寻求更大收益的本能,第二年医疗产业的总产出已经变成12,虽然医保增加到2.2,但是老百姓的支出却从8变成9.8——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具体表现就是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老百姓怎么不怨声载道?
好吧,你的前任不得不考虑要对医疗产业进行改革。
怎么改革?
你的前任首先对医疗产业链条进行梳理。这个链条上关联方主要有四部分——医院、医护人员、药贩子(药品经销商)、医药厂家。这四部分通过药品链条连接在一起,通过药品价格虚高来实现利益收割。那么,这四方应该动哪一块的利益呢?
医药厂家不能动,医药厂家赚取的是合理利润,任何药品与器械实际出厂价并不高。医院?好像也不好动,医院要养活医护人员,要引进设备,要扩大基础设施——财政不给医院拨款,总不能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嘛。医护人员?更不能动,那么,好像……只剩下药品经销商了!就是他们了!这些“万恶”的药贩子,虚高药价,钻营医院,引诱医生开大处方——活脱脱就是罪恶之源嘛,不向他们挥刀向谁挥刀?
于是,药品招标制度顺理成章摆上了台面——由政府管理部门成为一个招标平台,所有的药品必须经过这个平台公开比价后才能进入医院,医院也只能通过这个平台才能采购药品!当然,同类药品必须是最低价!
这个模式设计基于这样的思路:用公开招标挤出药品虚高的水分,用政府平台替代药贩子——很完美的思路是不是?要将药贩子赶尽杀绝有木有?
但是,然而,改革方案设计者忽略了,药品价格虚高这个利益体系的分配结构——假设药品从出厂价到零售价加价幅度是10,医院要拿走6,医生是2,万恶的药贩子拿走的只有2——政府要打压药价,最受伤的是医院。
所以,药贩子根本不用出面,医院第一个跳出来叫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