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冠疫情尚未完全解除,我们成年人和孩子们的这次寒假随之变得“格外的长”。部分家长已经复工上班了,而孩子们仍处于在家的状态,不知道是休闲放松的状态,还是作息有规律、有计划的状态呢?虽然2020年春季学期的开学日期迟迟无法确定,但作为家长,越是在这样完全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时刻,我们越应该努力帮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从小养成行为规范对我们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早睡早起,穿戴得体;
经过最近这段时间,相信很多家庭都已经开始在调整自己和孩子的作息时间了吧?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孩子,能够养成早睡早起习惯,睡眠质量才会好,第二天也才会有充沛的精神去应付各种各样的事情。
其次,就是穿戴得体。起床之后,就像平常要外出活动或上学那样穿日常的衣服。待到午睡和晚睡时,才穿睡衣。这样做看起来好像比较麻烦,还得多清洗衣物。但对于我们的精神状态来说,却可以起到一个积极引导的作用,从心理上,会接收到“自己此时是该要做什么事情了”的讯息,让自己和孩子不至于慵懒闲散。
2、调整环境,整洁有序;
在微信群里,我经常会看到妈妈们发言抱怨孩子在家学习不自觉,各种玩,各种闹腾,自己天天晚上都得“大大”收拾一顿才能休息。那究竟有没有办法让我们的父母减少“家务活”呢?
新冠病毒疫情的新增病发率虽已逐步减少,但我们每天的生活仍是以“宅家”居多。为了让家里不至于“杂乱无章”,小编在此建议大家可以调整一下居家环境。
首先,家长们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开一个“家庭会议”——讨论居家区域功能的划分。先定好主持人(建议由提出召开会议者来担任),确定好会议的时间、地点、记录员和流程等相关事宜。
讨论结果出来之后,就开始给跟孩子一起布置各区域的环境,尽可能符合该区域的功能特点就好了,实在没有相关的布置材料,也可以写标牌注明。例如我们需要腾出一块“大人办公,孩子学习”的区域,将各自需要的物品挪至此区域,分好边界线,约定或规则提前写好粘贴在入口处。这个区域可以是家里的书房,也可以是客厅,或者孩子卧室的学习桌和飘窗,只要能方便使用者起到工作或学习的氛围就行了。
Tips:一定要记得跟孩子一起协商好各区域使用前中后的约定或规则哦!我们的目的不仅是帮助自己和孩子养成好习惯,也是为了减少“家务活”哦。例如(仅供参考):
①、使用前主动与家人打招呼;以告知家人我现在要做什么了,以避免出现他人的干扰。
②、遵守各区域的使用时间;提前约定好使用时间,各自按时使用,错过时间则要有相应承担后果的措施,否则孩子会不珍惜该区域的使用机会。
③、使用后需要自行整理环境,以确保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还可以帮助自己和孩子都能管理好个人生活,掌握基本的劳动、生活技能。
3、承担家务,培养责任意识。
我们作为整个家庭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为家庭建设出力的责任。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协商好此任务的分配。既可以培养孩子责任意识和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又可以教会孩子掌握生活常识和劳动技能。妈妈们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提前预习
孩子们目前都是在家通过“空中课堂”来学习,教学方式虽是按照大纲进行,但是教学方式不见得就适合每一个孩子。因此,孩子对于学科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提前预习,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和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如听课后仍有疑点,再将课堂内容进行回放,针对性的去解惑该内容就会让孩子的学习更有效。
2、专注力
寒假还未结束,孩子可能比较容易分心,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家长在孩子观看学习视频之前,就要提醒孩子在课堂上集中精神,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尤其是预习时遇到的疑点和难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并使用简单符号及时做好标记。
3、观察力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例如在观看电视电影时,看书阅读时,家长们都可以陪同孩子一起观看,并在恰当的时间跟孩子进行讨论,了解和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
4、善于提问
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质疑问题,带着疑点再向家长提问,或者线上问老师问同学。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只会越来越影响孩子的学习。
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家长们在忙于自己的事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去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内容,以探讨的方式巧妙的向孩子提出一些思考点,或者借机示范一些你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孩子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她的关爱。
5、切磋琢磨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们可以建议孩子通过电话或微信语音的方式多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6、独立完成作业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孩子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例去了解孩子不能好好完成作业的原因,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是什么,再跟孩子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分享高效快速的完成作业对自己会有哪些好处等等。
7、总结反思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④、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种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的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反思的能力,也是需要家长在平时就能示范给孩子去学习的。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可能是没办法去理解和拥有这样的好习惯,就更需要家长每日能够跟孩子一起对学习进行总结,帮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和能力。年龄大些的孩子应该都会有自己的学习想法,但由于阅历有限,也仍然需要家长在适当的时候给出建议和引导。
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像学走路,
一步一个脚印走稳走扎实,
孩子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加的稳健。
如果发现孩子走的路线不对,
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
久而久之,一条小路就踩出来了。
孩子成长的路上,
良好的习惯就像助力成功的加速器,
使孩子终身受益。
· The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