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广为流传,成就作品是《辋川集》。
祖籍山西人,出生在山东蒲县,父亲是当地太守,可惜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作为家中长子,王维为帮助母亲拉扯弟弟妹妹,十五岁离家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是为功名仕途。
十七岁在长安忆《山东兄弟》,名噪岐王府,与长安城里的贵族士大夫们达成一片。
曾经给玉真公主弹琵琶,吟词弹唱,深得赏识。
肤色白皙样貌好。诗词歌赋懂音律,再字和画上造诣很深,文人的素养都在一般人之上,真可谓是人上之人,人中精华。
王维,少年天才一枚,但好像唯一不擅长做官,就是不擅长做宰相,才没有完全丢失一个诗人的诗心,最后,在山水田园诗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寄托,留下了流传千古的清流诗作。
二十一岁中进士。上任太乐丞,负责朝廷祭祀的音乐,从八品下官员的职位上默默工作,按时上下班。在任上六年,也算是勤勤恳恳,总算是风平浪静。
借助着职务之便,王维在岐王府演了一出“黄狮子舞”,被贬官到济州任司仓参军。
意气风发的少年的心,顿时谅了半截,求官的温度不似当年那般火热了。骄傲的面容也变得开始躲避了,从岐王府到山水间,寄托他心思的目标转换了,之前那个小心谨慎压抑的青年,变得洒脱自然了。
免官,不一定就是坏事。(哈哈,此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下半年我也就无官一身轻啦,潇洒啦,哈哈。)从此往后,一位伟大的山水诗人要逐渐趋于成熟啦!
能感动人的诗,首先要有诗意。是诗意要有环境氛围的衬托下,与作者的心情相贴合,也是需要灵感的迸发,加上感情的爆发,有火焰一般的闪光点,让读者为之感动。
济州的秋日灰黄,封门的白雪皑皑,将成为王维眼里的主色调,成为山水诗的背景图。
王维,名维字摩诘。据说在家吃斋念佛的母亲为他起的名字,我想,她更期待的是孩子遇见佛的智慧更多一些。
三十多岁时,妻子去世了,他独善自身,形单影只地过完了余下的三十年相思。这份对妻子真挚的爱,可以让他心思散淡寄情与山水间,真好实现壮游。
三十四岁上落脚洛阳,献诗投好给宰相张九龄,又一次获得了从八品的右拾遗。终于可以有机会给皇帝进言献策,这一次他感激涕零。
随着张九龄的倒台,李林甫上任宰相,唐朝的诗人们差不多都丢了饭碗。
他却破格升职了,上任监察御史。到河西慰劳军官,顺便去了边塞,诗兴大发,写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惊艳了全世界。
他的诗,在塞外褪去了脂粉的浓艳,更加有了悲壮河山的铺垫,很能打动人心。
他拿出所有的积蓄,在终南山下的辋川买了一个庄园,起名辋川别业。这座别墅是武则天时代宋之问的产业。
辋川,是大官显贵隐居的好去处。到终南隐居,依山而好升官。许多人都走了“终南捷径”。
山水诗,田园诗都是诗人在远离城市的喧嚣,褪尽铅华后,心灰意冷时智慧的凝结。
他不能全身隐退。就不能把心静下来,完完全全将自己连同整个世界都看个明白,然后再把自己寄托给这山水。
他不能。因为财力不允许。
但是他选择下了班回到辋川别业,这样写出的诗,完完全全可以讲真话,不怀虚情假意心,不再虚伪地奉承,而是真情的流露。
这种半隐半官的生活方式,是迫于生计的,不得已而为之啊!
他也是对皇帝的放不下,仍然按时去上班,写下富丽堂皇的应制诗,下班途中回归山水田园,把真诚的人格尽情表达。
这两种面孔,在现代人是正常的生活模式。但是他,只是没有他的潇洒风度和文学才艺。
这样便磨练了心性,让佛系的心态赢得了“诗佛”的美誉。因为心痛而激发的情感,是他的诗歌创作进入了高产的阶段,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却不知当年的他内心深处,该有多么悲凉和失望?
山水诗的风格,需要经过繁华城市间游走后的洗礼,练就放下一颗炽热的心,痛后再洒脱一点,生活也随心回归到自然,看清楚现实,清醒之后超然状态中,诞生。
所以山水田园诗人,不可能是土生土长在山水田园间的。不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一番,表面上肤浅的无病呻吟,无法获得其真谛。
五十五岁上,安史乱了盛唐。安禄山用囚车把无辜的官员们运到了洛阳,他被关在了菩提寺。
受尽了屈辱、无奈和悲伤。他深深地怀念着原来的李唐,情不自禁的吟诵出“万户伤心生野烟”。
乱世中,这这首诗句证明了他的名节,挽救了他的生命。叛乱平息后,新皇帝没有追究他。
彼时,为叛军所用实属无奈。不幸中的万幸,仍然受到了重用。李亨皇帝授予他集贤殿学士,做中书舍人,也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最后,官居尚书右丞,正四品下。
在任期间,他用心以诗彩绘了唐朝的盛大和辉煌。履行了盛唐顶级诗人的使命。
六十一岁临终前,将辋川别业捐赠做了僧舍,了他一生的佛缘,救了诗佛的心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