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得到一些老师的反馈,辅导孩子作业分分钟被逼出内伤,为孩子情绪失控而抓狂,也耳闻有为教育孩子而敲断了自己手指的。
本人也有过整夜抱着小孩睡觉,不愿分开而要哄劝一两个小时的经历,喝个牛奶一两个小时,刷个牙大半个小时,真只有靠默念“亲生的、亲生的”来缓解情绪。
直到接触了《父母的觉醒》:父母努力做到让孩子享有自己的权利,发现自己需要做的仅仅是调整身心、在每一个当下与孩子和谐相伴,心心相印,需要放下“应该怎样”的想法,努力重塑自己适应孩子的需求。
也许正是我们紧盯着未来,而无法享受当下。也许说教责备孩子的不当行为,会增加自己的优越感,还会认为自己是个有责任心的父母。
有时想想自己也会犯很多从错误,丢掉钥匙、驾车撞墙、喝酒过量、乱发脾气、回家太晚、看手机过度、拖延……如果我的高处有人监视、说教或责备我,该是怎么样一种心情呢?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接受父母只是一个配角,接纳孩子的本真状态,放弃“应该怎样”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有自己的视角和喜爱的东西,而父母更多是陪伴,在“赢得”孩子的信任后,孩子在需要我们时,我们一直在支持着她,这就够了。
正如龙应台所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而确实自己情绪出现时,也许会说出或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举动。我们要对自己情绪有所察觉,可以对自己说:我现在开始烦了,我现在要生气了,我开始焦躁起来了……
如果我们“烦”,那么我们就会被“烦”这种情绪所笼罩,做主的人不是我,而是“烦”这种情绪,如果我察觉到了我现在的情绪,这个时候我和“烦”的关系就发生了改变,把自己从“烦”中剥离出来,尝试着用正念的方法来训练自己对情绪的控制力。
观点来源于《父母的觉醒》和《一平方米的静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