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利他之心-善意的演化和力量

利他之心-善意的演化和力量

作者: zhengzhoufeng | 来源:发表于2019-03-17 09:06 被阅读0次

    作者:David Sloan Wilson 翻译:齐鹏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心理

    这本书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基本没有错别字,排版也好,翻译也通顺。

    应该算是一本学术性质的心理学书。所以读起来还是很吃力的。

    作者从演化学的角度,对于利他之心的存在做了探索。他认为,是“看不见的手”在主导演化过程,只有利己之心和利他之心的比例最恰当的群体(组织)才能在演化中幸存。

    书中介绍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认为生命的诞生就是有机高分子团组的无穷组合中,幸存下来的一种组合;这种初级生命更高级的组合构成了真核细胞;依次类推,演化成各种高级生命。独立的生命个体的组合,形成了一种具备“高级有机体”性质的社会,例如蚂蚁、蜜蜂,乃至人类社会。就像作为器官组织组合体的人具备整体的意识一样,作为“高级有机体”性质的社会,也一样具备他的整体意识。——这无疑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思维框架。

    经济学中的“经济人”的假设,作为一种分析简化,是有进步性的。然后在现在被神化和推广到以此为依据,去建立一个理想社会,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是注定会失败的。

    我觉得他的这个思维框架还是挺好的。为了分析便利而做出的简化,被不恰当的提升到哲学层面,试图推之四海而皆准,是一种很危险的思维。时刻都需要谨记:特定的、特定目的的简化都是只能在特定范围内有效的。超出了有效范围,就需要思考更高的规则。

    在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仅限于简化模型下的、微观的粗略计算,“竞争”才是更大层面的规则。微观运动是在多种合力下产生的,出于简化的目的,在一种粗略简化的模型下推演,是有一定可取性的。但这种推演,注定只能在微观条件下起作用。而宏观的趋势,却要从竞争、优胜劣汰的层面去考虑。

    试图“规划社会”的任何尝试都是不可能的。什么样的规则架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与规则设计者的主观目的无关。从这样的角度去回顾历史,感觉确实有所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利他之心-善意的演化和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ey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