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下旬大盘开始回调,股市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调整,前两周定投实盘的净值回撤了 5%+。
每次下跌上涨,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些理由,其实市场短期的涨跌无法预测。
我们能判断的是,指数基金长期上涨,所以低估的时候买入,不用担心以后涨不起来;
我们能做的是,在低估的时候坚持我们的投资,积累优质的低估股票资产,有低估的就买,没低估的就耐心等待。
做好这两点,就可以不用担心市场的起起伏伏啦~
两周的调整,有读者问我说:定投的基金要不要卖出,据说上涨就此结束了 ...
我的投资观是:不预测、只应对。
这又回到了另一个问题:
难道一直不卖出吗?不卖出怎么获利呢?
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时候会卖?
有三种情况我会卖出:
第一种,买错了(或者逻辑变了)。
对于指数基金,买入逻辑出错的概率会比个股小很多。但也可能有一些情况,比如指数基金对于指数的跟踪有明显的问题,那么应该选择卖出;对于主动型基金,其实投资的是基金经理的理念。如果基金经理变更、或者基金公司灵魂人物离开,都可能是卖出的理由;
第二种,变贵了。
未来某一天,如果再出现类似 2007 年或者 2015 年那样的集体性泡沫,就应该赎回基金收回现金;
第三种,有更好的。
也可以叫再平衡。例如指数型基金投资,可以根据不同指数的价格和预期收益率,卖出一只、买入另一只,做适当的再平衡,这样在降低波动的同时提高整个组合的投资收益率。
如果这些条件一直没有被触发呢?
如果经济一直在增长,又没有出现明显的泡沫,持有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无论是直接投资股票,还是间接通过基金投资股票,归根结底,我们都是在赚公司成长的钱。
这些公司在各自的领域里,上至 CEO、下至每个员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努力创造社会价值背后带来的公司盈利的增长,才是我们赚到的最“大”的钱。
而大部分小散投资者买进那天就想着要卖出了,快进快出。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我们其实用折价买入年化12%-15%的长期息票,长久持有享受盈利,哪天到了高溢价时才考虑卖出,这才是投资王道。
如果真的有机会再次跌回2800点以下,那么未来回到目前的位置,我账户里的资产会比现在多得多。
现在大盘开始回调,低估的品种又多了,是定投的好机会,如果回调到2850,我就把积累下的资金用来加仓。
多大点事呀,踏踏实实的。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点赞是最好的美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