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帆齐微课
齐帆齐微课(33) 《青春之歌》(上)

齐帆齐微课(33) 《青春之歌》(上)

作者: 小裙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6-15 22:03 被阅读0次

      您好,今天为您分享的这本书叫《青春之歌》。 

    习总书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青年一代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期望,更体现了青年人的担当与成长的重要性。

    在电视上,我们常常看到当有危险发生时,青年人冲在最前面。与险情搏斗,用生命捍卫黎民百姓生存的家园。而当下也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短视频火爆的今天,很多很多的年轻人沉迷于此无法自拔,甚至有人年纪轻轻就负债累累。

    你可曾知道,青年人的担当与成长对国家、对家庭、对个人来说有多重要。

    《青春之歌》这本书就讲了这个话题,这本书的作者是杨沫。她是现代著名女作家,曾在北平任小学教员、家庭教师。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边区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建国后在北京妇联工作,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作协北京分会主席。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1934年开始文学创作。1958年初出版小说《青春之歌》,引起重视。

    今天就让我们从三个入手来讲讲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一个重点:小说写作背景第二个重点:小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来反映青年人的担当与成长的第三个重点:这部小说对当今青年人的担当与成长有什么借鉴意义。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小说的写作背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之一历史阶段的学生运动为背景,描写青年学生林道静在革命中成长为无产阶级的艰难历程。

    真实生动的反映了一二.九时期时代面貌和时代精神,成功塑造了林道静、卢嘉川、江华、林红等共产党员的形象,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由当领导寻找出路与真理的历史趋势。

    《青春之歌》中,“爱情归属”和“革命理想的选择”是“双声并置”又相互交织的两条叙事线索,二者同构并形成一种奇妙的互文或隐喻。

    林道静和她的三个男人的爱情叙事是革命意识形态与个人私人空间底牾和角斗叙事的基本立脚点,两种声音碰撞后的结果和走向是成长的叙事支点。

    一二.九时期,正是祖国的危难时期。也是学生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众多的青年学生看到国民政府的腐败统治让人民民不聊生,也看到了无产阶级救亡图存的坚强与决心。

    在无产阶级的一个又一个行动,让青年人看到了希望。自愿加入无产阶级队伍的人越来越多把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信仰。这一阶段,抗日烽火和学生运动风起云涌。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无产阶级。肩负起救亡图存的担当与使命,有担当才成长,很多的青年人在完成无产阶级的任务中得到成长。

    在那个年代不同的青年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余永泽选择了五四时期的人道主义,卢嘉川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江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才是符合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但他们的选择,也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体现了青年人的担当与使命。有担当,才成长。这代青年人在担当中成长起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以上就是我们说的第一个重点:小说写作背景。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个重点,小说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反映青年人的担当与成长的。

    (共1199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齐帆齐微课(33) 《青春之歌》(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hk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