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婆心劝孩子好好学习别玩手机,他哪儿听得进去?费尽心机给孩子找名校,报高价辅导班,可成绩从未提升过。陪做作业陪得心力交瘁,鸡飞狗跳,发现孩子的心压根不在学习上。
问题出在哪里?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唯独不是为自己学,学习仿佛不是自己的事。
孩子的执拗你想象不到,越让我学我就越不学。“学习”成了彼此间的较量,较量中都忘了学习本身是谁的事,是家长的事还是孩子的事?
既然是孩子的事,家长的诸多管控有用吗?怎么才能让孩子自主学习?
拼乐高、玩游戏、打篮球......这些事你不让他做他都会做,因为他能从中感受到乐趣,有动力做。然而被逼着学习,根本谈不到动力,没有谁被逼着做一件事,还能爱上它。孩子不具备学习内驱力,想保持好的学习成绩,自然是难事。
如何调动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在《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书中,作者付立平用五种颜色的帽子对应五维学习力。孩子戴上白色的帽子,拥有学习内驱力,面对挑战能够积极主动;戴上红色的帽子,拥有情绪自控力,内心充满力量和温暖;戴上黄色的帽子,拥有习惯自控力,可以自主自律;戴上蓝色的帽子,构建学习竞争力,让成长事半功倍;带上黑色的帽子,有了学习抗疫力,遇到困难也能继续前行。
其中在“白色学习帽,拥有学习内驱力”这部分内容说到,激发内驱力,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要注意三个要素,四个方法。
一、三个要素
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的三个要素,归属感,自主感,成就感。
1、归属感
《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中说”“归属感,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
对孩子而言,归属感更多来自父母无条件地接纳,认同和包容。当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被父母关注、理解、认可时,他就有归属感,在生活中能保持好的状态,包括学习。
满足孩子归属感,需要父母给予无条件的爱,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好,就爱孩子,成绩不好就不爱孩子。经常见管教孩子的家长说:“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或者说:“我怎么会生下你,干啥啥不行,捣乱你最行!”诸如此类。
看似是气话,但对孩子而言,内心很受打击,被最亲的人否定,排斥,没有安全感。
有家长批评时会给孩子“贴标签”,“你脑子笨、粗心、学得慢”等,慢慢地孩子认为自己就是笨,就是学得慢,没有自信,从被否定到自我否定,对学习和成长来说不是好事,更谈不上有学习主动性。
2、自主感
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有权利处理自己的事,懂得自我负责,才会对学习更有责任心。
而在管教中有的家长把孩子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写作业必须陪在旁边,不时督促,“这个题写错了,那个字太难看......”坚信自己如果不陪着,孩子就完不成作业。如果不盯着孩子复习,他就考不到好成绩。
孩子也认为,学习似乎跟自己无关,我妈让我多做张卷子,我妈给我报了辅导班,我妈工作忙,今天没陪我复习,考不好跟她有关系......孩子的学习仿佛成了家长的事情。
但事实上,随着孩子慢慢步入青春期,家长越这样管教孩子,孩子越逆反,很容易陷入如《正面管教》中所说的“权力之争”。你说东我偏西,为自己的独立自主争取权益。你让我学习,我就不学习,你以为我坐在那儿看书,其实我在想明天和谁打球,你以为我乖乖去上辅导班,可我对老师讲的根本不敢兴趣......
所以明智的家长,首先要分清学习是谁的事,不要过多干涉孩子,要给他一定的自主权,他的事情他做主,让他安排,他才会用心做。
3、成就感
当孩子产生成就感,就有自信“我能做好”,就更乐意做这件事。赢得一场比赛、考了好成绩,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兴奋的事情,因此产生的成就感会督促他继续前行。
这点家长要注意,不要一味以结果好坏来评价孩子是否有成就感,即便考试成绩不如期待,但这其中看到孩子的努力付出和坚韧的毅力,同样是种成就,值得被认可。
当孩子具备了归属感,自主感,成就感,孩子就会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二、 四个方法:
让孩子具备归属感、自主感、成就感,具体怎么做?书中给到4个方法。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4个方法:
正面语言:无条件接纳的归属感
选择式提问:小步放权,逐步自主
启发式提问:充分放权,享受自主
激励式刻意练习:小目标产生成就感
1、无条件接纳
作者说:“无条件接纳,是指父母接纳自己的孩子,是基于孩子本身具有的无限价值和尊严,与孩子的相貌、才能、成就、社会地位无关。”
让孩子有归属感,感受到来自于父母无条件的爱,他的内心是充盈的,然而做到无条件的爱并不容易。父母挑剔孩子的缺陷,在孩子表现不好时不能容忍,对孩子冷语相向,会让孩子缺乏归属感,也很难有自我驱动力。
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家长不能接受,批评、讽刺、甚至打骂孩子:
“就考这点分,对得起我每天这么辛苦供你上学吗?给你报的辅导班有多贵?怎么别人能考好,你就这么笨!”
“考得不好,你还有脸哭!挺长本事啊。”
如果这么说,孩子会备受打击。只有考好了,家长才会爱他,这是有条件的爱。考得不好其实他也很不开心,如果这么说:
“谢谢你告诉我你考了多少分,没瞒着妈妈,是对妈妈的信任,看起来你很不开心,你觉得这次没考好是什么原因呢?需要妈妈什么帮助吗?”
看见孩子的情绪,抱抱他给他安慰,用同理心去倾听孩子,用正面语言给孩子鼓励,传递接纳和包容,让孩子明白,考得好与不好,不是你爱不爱他的条件,任何时候你都和孩子站在一起。
当孩子有进步,更要给孩子正向鼓励和认可。“太棒了,为你骄傲,你的努力终于有回报。”“很高兴你能告诉我这件事,让我和你一起开心,我就知道你一定行!”
无论孩子表现好或不好,父母要谨记无条件的爱来接纳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才更有信心迎接挑战。
2、选择式提问
父母在生活中,容易替孩子做很多事情,比如替他收拾书包;替他决定怎么复习;替他报辅导班等等,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没有自主权,父母担心孩子处理不好自己的事,于是越界,管控过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年龄小的孩子,对一些事情还不能正确决定的情况下,父母可以给孩子选择项。比如,“你是穿这条花裙子,还是穿那条蓝裙子?”“你是先写作业再去痛痛快快玩儿,还是先玩一个小时再回来写作业?”“你是想读书,还是想拼乐高?”
让孩子有一定的选择权利,会激发他的内在动机,他对自己决定的事情会更用心做。
这里要注意,你提供的两个选择你都能接受,而不能只接受其中一个,如果孩子选了另一个,你就要强行讲道理去说服他,按你意向中的选择来,那是变相控制,孩子会识破你,他依然认为自己没有自主权。给孩子选择项后,告诉孩子,“由你自己来决定。”让孩子感受到他确实有自主选择权,要对自己的学习或生活负责任。
乐乐要考试了,但还是心心念着想出去玩,妈妈说,“你是想复习完再下去和小伙伴痛痛快快玩,还是先玩一会儿再回来复习?这是你的事,你自己来选择哦。”乐乐想了想,“我还是先复习完再说吧,反正有的是时间玩,别考不好就不开心啦。”
当你给孩子选择权,孩子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他有自主权,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父母管控过多,孩子反抗,并非不知道什么重要,只是不愿意老被家长安排,不甘心,故意对着干而已。
3、启发式提问
当孩子长大,懂得自我负责,家长可逐步放手,让孩子充分享受自主权,决定自己的事。
比如,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闷闷不乐。这时你可以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思考,是什么原因?接下来怎么办?在分析了考试不好的原因后,可以征询孩子的意见:“你觉得要不要报个辅导班?或者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可以在下次考试的时候,把成绩提上去?关于阅读失分多的情况,还可以怎么做能提高这部分成绩呢?”
启发孩子自己思考,接下来我需不需要报辅导班?或者接下来我还可以怎么做?对于薄弱部分的知识怎么补起来?多刷些题,刻意练习,还是怎样?
让孩子知道,你很尊重他的想法,他可以为自己的事情做主,他会更有责任感。
过程中,尽量控制自己少干预,引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多问些建设性问题,”怎么回事?什么原因?你认为怎么做会更好?还可以怎么做?还有谁能帮助你吗?“等等,给孩子思路,当孩子自己找到方法,多鼓励多支持。如果没有方法,你可以给出你的看法,但不要强势让孩子接受,否则侵犯孩子自主权。
也许你会说,如果孩子没方法,或者明知他那样不对,比如孩子坚持加入学校篮球队,你认为参加训练,影响学习成绩,希望他不再参加,但孩子就是不同意。
这时你可以转而讨论,“想参加篮球队还能保持学习不掉队,还可以怎么做?”提出启发性问题,跟孩子商量出办法。如果没有你认为合适的办法,还是建议尊重孩子,学习是孩子的事情,成长中可以有很多选择,允许试错,只要孩子懂得他为自己负责就好,也许孩子是将来的篮球明星也说不定。
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孩子选择会更慎重,因为从中更能理解你的爱,明白他要对自己负责,对他做出的选择和行动就更重视。
4 、激励式刻意练习
让孩子有成就感,就要让孩子体会成功的感觉,让他有自信,相信”我能行“。
然而对于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达到结果的事情,一旦失败很容易有挫败感,这时不妨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比如钢琴过级,学习有挑战性的曲目,容易有畏难情绪,引导孩子分解目标,一天只练一小节,慢慢来,只要完成当天内容,孩子就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
结合刻意练习,每天都有小进步,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可以制作目标墙,把目标贴在墙上,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划对勾,或者发朋友圈激励孩子,强化小目标达成的成就感,让孩子越来越有信心。
学习也是如此,譬如每天背10个单词,日积月累,词汇量越来越多,直至完成最终目标。刚开始分解成各阶段的小目标后,逐步完成,让孩子体验成就感,孩子才越来越愿意朝着大目标去努力,这种成就感的获得,孩子将更有信心迎接各种挑战。
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家长谨记三个原则:归属感,自主感,成就感。而让孩子具备这三个原则,需要家长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可以通过选择性提问或启发式提问,让孩子有自主权,自主决定自己的事情,想让孩子多体验成就感,不妨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刻意练习,多激励孩子,让孩子享受其中,对学习的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学习好的孩子,家长往往是省心的,对孩子管控没那么多,孩子不抵触学习,而是热爱学习,懂得自我负责。也许爱的方式换一换,孩子会更爱学习。
不妨先从”无条件地接纳“开始,从今天起,留意自己鼓励孩子多,还是批评孩子多,时时觉察自己,有没有对爱讲条件。爱他,请全然接纳他,因为没有什么比孩子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