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结构的学习中,关于图的算法有诸如迪杰斯特拉算法,Bellman-Ford算法等,然而之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简单学习算法流程,所以总是学一遍,忘一遍,不深刻理解它是怎么来的,就总也记不住,反正我是这样。所以,今天重新学习了一下多源点最短路径算法:弗洛伊德算法,并从动态规划的角度重新理解它。
简单回顾一下动态规划思想,动态规划常用于子问题重叠的情况,当不同的子问题有公共的子子问题时(子问题的求解递归进行),无脑递归它会反复求解那些重复的子问题,造成计算资源的浪费。而动态规划就是将子子问题只求解一次,从而无需重复计算。它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该问题会用到子问题的最优解,子问题的又会用到子子问题的最优解。
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先描述一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求出该图中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当然我们的目的是寻找让计算机解决这个问题的通用的办法,我们用眼睛看当然很容易,但当图规模特别大时,就得靠计算机了。
为了便于表示,我们可以用二维矩阵来表示各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这是初始情况,在不经过任何节点的情况下,各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之后所有的操作都在这个矩阵上进行。
再来说说如何用动态规划来解决这个问题:假如要求两节点Vi和Vj之间的最短距离,假设还有k个其它节点。这个问题的子问题是:除去第k个节点,i和j之间经过k和不经过k两个子问题。此时假设已求得包含了前k-1个中间节点的最短路径。经过k的最短距离就是Dik+Dkj;不经过k的最短距离就是Dij,这里的D都是在利用了k-1个中间节点后的求得的最短距离。所以只要在这两个子问题中挑出最小值即可。这时子子问题产生了,利用k-1个中间节点的i和j之间,i和k之间,k和j之间的距离怎么求呢。这时就可以推给图包含前k-2个中间节点的最短距离,有点像数列中的递推公式。这时问题的最优解就利用了子问题的最优解,这便是动态规划问题都要满足的最优子结构。
如下便是多源点最短路径的递推式:
我们的思路是自顶向下递推,而我们求解问题的思路便是自底向上求解,因为自底向上的话我们可以将子问题的最优解记录下来,求解上层问题的时候直接查就行了。
再回到开始的实例,我们以节点1,2,3的顺序开始包含:
初始包含0个节点:
包含节点1:
这里举个例子3到2的距离是如何从无穷大更新到7的:此时k=1,也就是在包含k-1=0个节点的基础上(初始矩阵)计算,
d(3,2)=无穷大;d(3,1)+d(1,2)=3+4=7;选择较小的7更新矩阵。(注意这里的3+4不是从图上看的,而是在C0那个矩阵里找的,因为计算机可不会看图,而且矩阵的9个值都要挨个算一遍,只不过有的不需要更新)。
然后包含节点2:
这里看一下1到3的最短距离是怎么更新到6的:此时k=2,也就是在包含k-1=1个节点的基础(即矩阵C1)上计算,d(1,3)=11;d(1,2)+d(2,3)=4+2=6;选择更小的6更新矩阵。同样这里的值都是从C1矩阵中找的,这里C1就是C2的子问题。求解C2利用的子问题的最优解。
然后包含节点3:
此时这个矩阵中便包含了任意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在问题规模特别大时,计算机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很快求得全局的最优解。这便是多源点最短路径的佛洛依德算法,下面给出该算法的伪代码。
C={dij} // 初始化矩阵
for k = 1 to n
for i = 1 to n
for j = 1 to n
dij = min(dij, dik + dkj)
return C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3),该算法不仅代码简洁,而且是一个很巧妙很棒的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算得图上任意两个节点的最短距离,在通信路由领域用途广泛。
2020-11-10 15:31 上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