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码字开始到现在发步出来的文章累加到一起已经打到了29万字,如果再加上隐藏的没有发出来的文章,字数应该达到40万字以上了。
适时的总结复盘,对自己的写作能够有好的提升,所以我决定回头看看。
在往期发布的文章中,我尝试过各种类型小说、散文、诗歌,尤其以小说见长,但题材也是繁杂众多。科幻类型可能占到一半以上,教育题材的占到一半少一点,剩下部分涉及到职场和其它题材。
自己写过的教育类文章,文笔欠佳,因为大部分都是第一人称,代入感较强,由于大部分都是自己亲身经历,顾感情颇为饱满,能够能起共鸣。以至于有些人评判我的写作只是把自己的经历复述一遍,点评说:小说不是把现实写写,一定要有策划,要琢磨用词。这一点我深以为然。
关于此类文章也与我写作的初衷相符,只是想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回忆一下往事,以达到奋发的效果,显然目的达到了,我找到了当初的那些感动,这类文章没有白写。但想想到现在自己的经历也基本回忆完毕,灵感有些消磨殆尽了。
至于科幻类文章,全凭脑洞,思维新奇,大部分以字数取胜。这类文章一般都会在6000字以上。大概是写作的勤奋打动了一些人,这类文章上榜的较多。
看完三体之后发自内心的佩服和感叹,自己和刘慈欣一样也曾经是工程师,就想从此类文章下手。但写作了几篇之后才发现,自己缺的知识实在太多了,单单写一篇文章就要翻阅很多书籍查阅很多资料,还不保证临时学到的知识能够合乎逻辑。东拼西凑的文章乍看起来思维新奇,但经不住推敲。此类文章可以满足我求知的欲望,但长时间下来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想写却又无从下手。
所以我迎来了第一个大的瓶颈期——灵感的枯竭期。
对比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抱怨时间不够,只要坐下就有写不完的文章。此时有了时间,做到电脑面前反而想不出写啥,不得不说非常痛苦。
我询问了很多人,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一定要有足够的输入。” 我好像明白了,我疯狂输出的时候恰恰放弃了输入,我总是抱怨时间少,腾出时间写作,却又懒得拿出一点点时间深入剖析那些上榜的文章,就这样慢慢地陷入了死循环。
为了摆脱当前的困境,我到处取经。
最后总结出三点:
一、不要否定自己的能力,因为瓶颈期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比如说马拉松的极点,只要越过它后边的路会平坦。
二、这个期间需要大批量的输入,那就把写文章的时间变成阅读吧,可能看到某篇文章的时候,灵感会回来。
三、还是坚持要写,此时不要在乎质量,因为这个期间大概率不会出现高质量的文章,但坚持写自己的东西还是必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