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本有趣的小说或则是特别好的理论、人物传记书籍,想要阅读完,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则自己拖延的毛病,二则是外部的干扰因素(手机是最主要的一个)。
然而这些年下来,确实也读了一些书籍,有不少让自己受益匪浅。尽管不能把整本书的内容吸收,但能够接受一两个观点或概念已经让我心满意足了。自己的阅读速度很慢,以往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但觉得花费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不划算。通过大量的阅读,也适当提高了自己的速度。
拿到书的第一刻,先看目录,了解大体的框架和内容。如果每个章节的内容是很独立的,就挑自己最喜欢的那个看,这往往能够激起阅读的兴趣。一些章节可能会提起之前的内容,这样有利于继续阅读其它的内容。当然,大多数情况都是按照章节的顺序阅读的。
每次阅读,总是能够看到那种怦然心动的文字,我没有作笔记的习惯,所以会拿着笔在那些我认同的文字下划下横线,这让我知道曾经阅读过,再次阅读的时候只要有重点的看就好,再者也有利于后续把它们摘抄到博客上。如果感触很深的话,会在空白处留下自己的感触。所以,理论上我的书是不外借的,因为可能那些文字只属于我自己。
看到哪里而又停留下来了,就折一下,方便后续再次阅读,很多时候一本书会花很长的时间去阅读,因为中途堕落了,没有一鼓作气。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再次阅读的时候能够很快找到上一次的阅读点。要是时间久了,真的很难记起之前的阅读。折纸虽然会让书变得不好看,但它至少不用让你重新开始阅读了。书签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吗?可我不喜欢那种夹着的感觉。这段或许是废话了!
读书某种意义上是一件很苦的事情,看了一段时间,总是想拿起手机玩耍一翻。所以,每次阅读之前,留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要求不高,就只看一章,这样就不会太多,一般就30页左右,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了,如果心情好一些,一个晚上能够看个两章。目标虽小,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了,总会有小小的成就感。一本书,一般也就200多页,只要坚持,一般一个星期就能阅读完一本,或许还有一些闲余的时间回顾一下。一本,两本,三本,当阅读到一定量后,或许对读书这事就有好感了,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大脑,从此产生全新的理念。
看完之后,可能又会再次拿起手机,看朋友圈、看新闻等等,这似乎也浪费不少时间。如果有这种意识,可以尝试把阅读之后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作真的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吗?只要思路清晰,写下来是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的。
毕业之后,我们真的没有时间看书吗?你觉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苍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