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还不够

作者: 菩提书侠 | 来源:发表于2021-01-14 21:24 被阅读0次

    我以前有个习惯,读完书之后就束之高阁,还美滋滋地说,我读完了一本书。那时,我理解的“读完一本书”,就是看完了。

    读书真得是看完就完了吗?

    读完才是阅读真正的开始。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使命,它承载着作者的对世界和生活的思考,在书中,作者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读者的责任就是要对作者的表达有所回应。

    阅读的过程,就如同两个人在谈话,一个人说完了,期待另一个人对自己所说的内容有所回应,结果什么也没等到,那个人扬长而去,这对说话的人极不尊重。

    读者和作者的关系就是如此。

    出于礼貌,读完一本书之后,读者也有必要对作者的观点有所回应,完成和作者的对话。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读者与作者对话是有前提的。

    01、先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阅读,保证自己完全读懂了作者的话。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将读者这种能学习或受教的行为称为主动的美德。

    为什么和作者对话之前先学习呢?

    如果阅读之前,不放空自己,保持空杯心,那么就根本无法学到任何东西,因为你在阅读过程中不免会用已知来挑剔、再没有完全读懂作者观点之前,提前评判。

    书中说,“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即是最能批评的读者。”前提是,先学习。

    我在刚开始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时,总是拿彭小六《洋葱阅读法》里的观点和这本书进行比对,然后不免评判,彭小六写得通俗啦,范多伦写得啰嗦啦,这里的观点和彭小六一样啦……

    所以刚开始,表面读得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其实脑子里想得是《洋葱阅读法》。

    没有放空自己的后果就是,前面内容几乎没有进入我的脑子。最好找到原因,只好重新阅读,才发现《如何阅读一本》的好处。

    没有学习,其实是没有发言权的。

    有一次看到朋友读渡边淳一的作品,因为之前自己读他的《雪国》,不太舒服,我就随口对朋友说,我不喜欢他的作品,不好看。

    朋友看了看我,慢慢地说,我还没看过他所有的作品,所以没办法评论。

    那个时刻,我意识到没有学习,没有读完一部书,或者一个作家大部分作品,去评判是不客观也是没有发言权的。

    没有读懂作者的话,其实就无法判断作者说得有没有道理,那么就做不到和作者交流对话了。

    如何检验自己读懂了作者背后的意图?

    很简单,用自己的话重述作者的观点。如果你没办法说清楚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其实就代表你没有完全读懂作品。

    没有读懂,就不要急着和作者对话,再回到书本,重新去阅读就好。

    02、读懂作者的意图,要有自己的主见,既不盲目全盘接受,也不全盘否定。

    “当读者不只是盲目跟从作者的观点,还能和作者的观点针锋相对,他最后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即使是一本好书,也可能有不足之处;即使是一本所谓的烂书,也许也有一些优点。

    一味的赞同作者的观点,而不知道因何赞同,不赞同作者的观点,也说不出因何不赞同,都说明没有完全读懂作者。

    读完一本书,同意作者的观点,并且能说出原因,即使保持中立,说“我不太明白”,也要能准确说出你不太明白的原因。

    当你不同意作者观点时,和作者争吵辩论,非要证明谁对谁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学习阅读的目的是获得真理。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提出,如果读者说出“我了解(作者的意图),但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

    (1)你的知识不足

    (2)你的知识有错误

    (3)你的推论不合逻辑

    (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不管出于哪一个原因,你都必须说出充分的理由,能支持你的观点。

    伏尔泰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学而不思则罔”,读完书之后,思考一下作者的观点,问问自己“这本书详细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这是真实的吗?有意义吗?”“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对我有什么启发?哪些东西可以为我所用?”

    这样读书,才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样读书,还不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jb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