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启了规律听有声书,但提前并没有跟孩子沟通这件事,直觉里是不想把英语启蒙这件事做得太刻意,尤其在一开始的时候。
上午边玩游戏边听了一个小时,中午看完电视后我再次打开小音箱,谁知小家伙说:“妈妈,难道我做什么事都要听吗?”洗完澡听到音箱里传出的声音,又说:“难道我做什么事都要听吗?”两次这么说,莫非他不愿意,勉强在听吗?我深知对这么小的孩子而言,最不能做的就是破坏了兴趣。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我得赶紧反思下。睡前聊天时,我将这个困惑说了出来,我想知道他那么说到底是想表达想听还是不想听。谁知他很坚定地说“我想听呀,我中午不是告诉你了吗?”还是有点不放心,又追问“想听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妈妈以为你不愿意听呢。”“我这么说是想知道你什么时候会给我放呀。”老母亲的心,只剩下尴尬,看来这刨根问底的探究(八卦)精神真要改改了。
晚上儿子跟Leo互动,上来第一句就是“Leo叔叔,Good night”. 最后又回过来听这句,我说这句“Good night”说得挺好呀,他答一句“可是我觉得不好。”“可是妈妈觉得好。”意见不一致,他立马说“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过了一两秒,又说“你的感觉像是花的味道,我的感觉像是风的味道。”“啥,为什么我的感觉像花,你的感觉像风,这是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呀,我这么说只是想告诉你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而已,就好像你觉得是花的味道,而我觉得是风的味道一样。”老母亲的心呀,顿时感觉被这个四岁多的小毛孩教育了,看来凡事一探究竟(想太多)的惯性思考方式要改改了。
可是孩子也有“十万个为什么”呀,他们的“为什么”和成人的“为什么”就不一样。他可能问“为什么我不可以不上学呢?”;又可能问“为什么人会死呢?”还可能问“为什么中国天亮了,美国就天黑了呢?”,他们之所以问这么多“为什么”,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让他好奇,他想知道答案的东西。相比之下,成年人的“为什么”可能只有一部分是出于探索的需要,更多的却是想太多,想得复杂,我们习惯性地以自己的惯性思维去度量孩子的行为,却往往被他们轻描淡写的回答击中,那一刻,感叹时光渐渐带走了“说1时指的就是1本身,而不是延展出的2,3或4”的直线方式。
成人世界套路深,我愿意向孩子学习,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和它握手言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