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

作者: Commonsense | 来源:发表于2017-11-29 10:11 被阅读0次
    真理

    大概半年前就被家父安利了樊登读书会,周末又被内人推荐了樊登读书会。在内人听樊登的时候,我顺带有一搭没一搭的听了一下,讲的还是挺有意思的,而且极大提高了读书的速度,虽然不知道这是好是坏,但总归会有提高知识面的帮助,多多少少会有些益处吧。

    说来也奇怪,起初接触知乎的时候,我总是将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或经验当作真理,可最近却越发的发现知乎上的各种见解都可以同样在知乎上找到与之相反的见解。举个例子:一个人应该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我认同了;可过了一段时间,我读到知乎上有一篇文章讲不要拿自己的兴趣作为自己的工作。两个观点都很在理,他们的论证依据也都有一定说服力。再举个例子:要抓紧一切时间来学习,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落下;反方,在通勤路上读书,效率低且可能理解会很片面,所以不应在通勤路上读书。这一个个看起来都很有道理的理论,到底哪一个是真理呢?又如何断定什么是真理呢?这也一度让我很疑惑,昨天听了樊登读书会的《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里面提到张五常教授写过的《学术里的老人与海》讲过一个人不是发的学术文章越多越好,而是像钓鱼一样,不是看你钓的鱼的多少而是看你钓的最大的那条鱼有多大。其实,我有些许不认同,如果看钓鱼总量的话,钓鱼钓的多的也能赢。而文章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这个学术文章越被认可,也说明大多数该领域的专家都认同该观点或理论,那么这个观点或理论就是在这个时间、空间范围的真理(在这里说时间、空间范围的真理,是表明有时候这些当下的真理也会被新的理论所推翻)

    透过张五常教授的这个观点,我推出了我个人对于真理的理解,真理就是大多数人说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在学术上,真理就是被大多数专家所认同的学术理论和观点。国外的论文都需要标明你这篇文章中哪些内容是引用的,引用的出处来源于哪里,其实都是在培养学生们遵循可追溯的知识,搭建自己论点,支撑自己理论的基石。如果一篇文章的理论基石都是伟人们的作品,且论述的有理有据,那么辩驳起来也会显得格外有公信力。

    以上为昨日对真理的一个简单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qu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