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任是渺茫也多情

任是渺茫也多情

作者: 公子向北走了 | 来源:发表于2017-07-08 05:57 被阅读30次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

    ——题记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农村中学是一只替罪的羔羊。学校的英名不再,学校的热闹与辉煌成了过往的烟云,学生素质与水平呈断崖式下降,学生数也锐减。教师却变动不大,为了解决教师的富足情况,在不减少班额的情况下,班级人数便相应地降低。以前一个班五六十人是正常情况,现在是二三十人,甚至还有二十人以下的班级。

    如果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学生优点少,缺点多。他们的文化课基础很差,学习习惯不好。他们能成这样的情形,非一日之力,而是在小学在初中慢慢形成来的,多次的失败纠正纠正失败,所以进取心、自信心等也不强。他们并非一无是处,我地经济欠发达,开放性不强,农村孩子多,他们中绝大多数保持着质朴率真,保持孩子的天然烂漫,有些学生即使在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还始终不改斗志,可敬可叹。

    如果这些学生集中在一个大班,教学及管理难度一定很大。现在因为主客观的情况,学校多数是小班制,这于老师不太习惯,但于教学未尝不是好事。作为教师要尽快地适应这种情况,调整好心态,并改变一些以往的做法,庶几能有一定的收效。有的学生已经在破罐子破摔了,教师不可破罐子破摔,对学生竭尽嘲笑之能事,只能图自己一时之快,于事无补。他摔你也摔,你不是教师,至少是大人吧,他们可是孩子。很多教师感叹学生太差,让自己的才华浪费了。这诚然是不错的,谁不想在自己的事业上实现一下自己的价值?但学生的现状非我等可以改变,这不是学生的错,是上级把他们都集中到这里的错,如果因此而迁怒学生,任性而为,我觉得他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如果让他去教优秀学生,他也会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因为他太在乎对学生的选择了。而不是在努力思考当学生不任你选择时,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上应该作怎样的调整。

    面对这样的学生,面对现在的小班。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与教育发达地区比较,我县的教育还是唯应试为上,素质教育只是一个愰子。听说我县最好的学校去年名列全国第250名,我呵呵两声。以应试为目的,文化课的成绩就成了唯一的评价学生标准。但是,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我们不能再以文化课为基本标准了。他们就是因为文化课成绩落底才汇集于此的。他们这方面一直不自信,如果我们还一味死咬这个不放,师生双方永远是不愉快的。我们无如有时候宕开一笔,从别的方面为学生找自信,从多个方面与学生交流。当然,文化课还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学生无事可做,便闲事丛生。毕竟他们的精力充沛。那就要降低要求,不能动辄拿高考题大棒子敲人。

    大班时,我们教学很难顾及到全体学生,宣传语上的面向全体其实一直是句空话,所以一言堂、满堂灌有时是客观原因造成的。现在小班制了,我们可以面向每一个学生,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可以密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同时,我们的课堂活动可以多了,两三节课就能让每个学生参与一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类活动。因为小班制,作业本数量不太大了,我们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我们的批改可以精细化、针对性,甚至可以对学生进行面批。因为小班制,我们其实能更密切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走进学生的世界,关注他们的家庭,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觉得受到尊重与关注。

    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注绝不是停留于口头上,不只是与他们心相印,还要做到行相通。表现之一就是上课的内容与方法。对这些学生,在文化课上,我们不可定位太高,否则只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学生不懂的,你让他认真听,他怎么能听下去呢?也许一堂两堂学生能坚持,十堂八堂还在坚持着认真地听不懂的内容,不是呆子就是孬子了。然后,你反过来怪学生太笨,天下哪有这样的理?成语中的“对牛弹琴”,错不是牛,而是弹琴的人,知道牛听不懂钢琴,你弹什么屌?听公开课时,我常看到,一个班的学生有一半不是在睡觉就是在偷玩手机,真正听的很少。别的学科我不了解,但语文课而且是公开课上成这样一定程度上是教师的责任。说学生基础差听不懂,是老师自己偷懒的借口。从网上下一个课件来,不加修改,就在班上放映,他们能懂吗?分析文本,搬来专家的观点高谈阔论;或随着自己的性子,自拉自唱,学生愿意听吗?

    当然,学生中也有人事不问,只死抱手机之类的主。他们对学习无一丝兴趣,对成绩从不关心。学生考试抄袭算差的吧,他们连抄袭都懒得做,觉得太麻烦。鲁迅先生说,人与人的差别有时比人与猴子的差别还大。他们便是明证。但这类情形毕竟是少数。如何走入他们的世界,如何解开他们的迷结,如何引领他们健康地发展,这是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值得我们花一定的气力去做。因为他们能这样是长时间养成的,不是进我们学校才有的,所以也许收效不会明显,但一定能改变一些,不至于他们走得太远,不至于这样的面再扩大。

    教育是希望的事业。给予希望与看到希望,对师生来说这是相辅相成、相生相递的。在学生感到无望的情况下,如果教师给学生一缝希望,学生也许能投来一窗阳光,让你满心开朗。当然,面对如此生源如此发展,做到这点很难,因为教师自己都感到前途渺茫,不知道路在何方。唯其难,才显得可贵。

    聊与君共勉之,也只能如此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任是渺茫也多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rd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