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轻时,曾经以为自己是自己所出现周围环境里的中心,以为自己引人注目,所以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和表现。
长大以后,见多识广,才意识到自己的普通和平凡,自己没有那么重要,别人从来也没有那么关注自己。
以半百人生,看周围的年轻人,发现自己这种随着成长变化的感觉十分普遍。
心理学上有个“聚光灯效应”。随着儿童进入少年和青年,随着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过分自信和自我为中心的潜意识会不自觉认为自己处于所出现环境的中心,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别人会关注自己的外表和行为,就像生活在聚光灯下。而实际上恰恰相反,除了你自己,没有太在意你的外表和行为。
2
曾经有美国心理学家在大学生中进行“聚光灯效应”的社会心理学实验。他们让一些大学生在会场上离开,然后换上一件特别醒目的“老鹰”图案的运动衫再回到聚会现场。
40%穿上特别“老鹰”图案运动衫的大学生认为,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会记住他们显著的变化;但实验结果却是只有10%的同学注意到了这种显著变化。
在另外一些试验中,即使把运动衫换成更令人瞩目的流行歌星图像,也只有23%的别人会注意到这种变化;而当事者,参与更换运动衫的主角们,往往认为50%的同学们会关注到这种变化。
更多的社会实证研究表明,个体在社交场合的外表和行为,往往在参与个体那里被夸大成聚光灯效应,而实际上个体周围互动的周围世界里的人们根本就无暇分心关注到这种变化。
所以不必过分在意自己的外表,也不必过分后悔自己行为失措成为大家的笑柄,克服“聚光灯效应”带来的心理焦虑,把心放宽,让生活更从容静好。
3
人遇到重要场合,不免紧张。
紧张往往导致失态,意识到自己紧张失态,会让自己更紧张。
一般人来讲,这种紧张是正常现象。随着反复训练,一些紧张控制练习,比如深呼吸等放松技巧,这种紧张会缓解。
演讲恐惧症,或者面对公众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焦虑疾病。有的人,经历过无数次的演练,但是遇到现实场景,还是控制不了。站在台上,自己先紧张,然后以为台下观众发现了自己的紧张,这种心理错觉使站在台上主角的心理焦虑更为加重。
站在台上讲话过程中也有出现失误的时候,比如说错话或者忽然意识到讲错了。你以为别人都注意到了,实际上大多数人不一定注意到你的失误,除非你自己硬是停下来自己纠错。
这种状态需要多磨练,别无他途。
在一次次的打磨中,让自己的心理打结磨出疙瘩,熟悉各种不同的状态,熟悉各种听众的反应,等到胸中有成竹的时候,紧张就像修道成佛孙悟空的紧箍咒,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时,洋溢在脸上和身上的是自信。
面由心生,相由心生,说的意思差不多,都是心理状态在脸相外表上的自然表露。一个人如果内心充实自信,面相会自带光芒。
4
学会把自己不断融入一个个新的陌生环境里,不断磨练自己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一次次的适应中,自己的心理得到打磨和锻炼,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得到提升。
真我何在?在你的内心。
人在江湖,不是活在真空里,个体也不是神仙皇帝,每个人犹如困在围城里,不得不受到各种约束和局限。想展现真我,真的没有那么容易做到。有的时候,打肿脸充胖子;有的时候,把自己裹在套子里,以免受伤;也有的时候,偶尔兴发,吐露一下真我,然后赶紧夹起尾巴,收起小骄傲,以免栽个跟头。
看破红尘,能够依然从红尘中汲取养料,培根固本,养真我元气,只为时机到来吐露芳华表达生命的张力,这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真功夫。
在日常生活中感知真我,需要学习莲花的适应淤泥,不沉沦于淤泥,从淤泥中攫取养料充实自我。与环境融为一体,自己变成大环境中的小我,变成环境的一部分,然后在有限的空间和维度里,真我才能自如展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