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西装,他是企业家,是异国餐厅的老板,当他穿上那一袭棉麻衣,他就是一位虔诚追慕着那一抹翰墨香的书法家,拿起毛笔,在洁白的宣纸、在书法桌前,他的书法热情便全然释放,裁纸、泼墨、挥毫,恭敬地写着每一笔,他就是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博士况尉先生。
况尉,原名况维亭,1967年生于山东省胶州市,199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书法艺术研究室,随王镛、陈平、刘涛、刘绍刚诸师学习书法,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央美院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委员,山东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客座教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况尉先生小时候家住农村,上小学时有一门描红课,描好后,老师就会在旁边画一个圈,表示学得很努力,就是这样的圈,给了他学习书法的动力和鼓励,从此开始写字,走上书法道路。
如果说小时候的描红让他爱上书法埋下的一粒种子,那么真正到了初中,书法种子就发芽了。出于对书法的巨大兴趣,况尉用了很久的时间攒了点钱,狠下心用几块钱买了一本原作的复印本《明清楹联》,尽管很贵,但对他写字的帮助很大。
就这样他写到了高中,即便是高考最紧张的时间,他依然坚持练习书法,只是那时候的练习没有老师指导,书法少了章法,没有章法的练习显然是事倍功半。
真正对书法有了深刻认识,是况尉先生旅居澳大利亚的那十几年,在平静生活中他感受到中国书法经典的伟大,那个时候他顿悟,书法原来有严格的章法、笔法。
这也触发他更多有关书法的思考,特别是当他看到有书法家随便大笔一挥,不太讲究法度、秩序、规格,毫无美感可言,不见章法,所以书法就变得没有意义。对于书法,况尉深深懂得:书法是不能发泄的,必须在温润的环境中娓娓写来。
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2007年况尉先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攻读书法博士研究生,师从邱振中先生。
对于书法学习,况尉先生尤为强调要尊重传统,书法的学习只有临摹一种方法,要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书法的笔法非常微妙,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中,最不能或缺的就是书法。
直到如今,况尉先生每天仍然坚持至少临摹三四个小时,与此同时,还阅读各种古代书法理论文章,书法写到最后,看的是字所表达出来的气息,这样的气息既需要文学、美学、书法理论的支撑,还包括个人丰富的阅历,这才是所谓字如其人。
大量的临摹,大量的训练,加上个人自身的人文修养,才能写出大气象的书法。况尉先生的书法作品先后入选《中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家篆刻作品展》、《中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家书法篆刻作品展》并获三等奖等等。
况尉先生的书法作品 关注书画类资讯城市书画,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