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片生姜道破你的健康观

一片生姜道破你的健康观

作者: 等圓 | 来源:发表于2020-10-11 11:54 被阅读0次

    一、一片生姜敲起的警钟

            曾经有个网友跟我诉苦,说她女儿一着凉就会感冒,然后发烧、症状一路加重,基本上每次都变成全家总动员,去医院打点滴才压得下来。

      看她那么辛苦,我就自己的经验稍微给了点建议:

            今后一旦发现孩子着凉,有一点感冒症状的时候就切几片生姜,煮碗姜糖水给孩子喝。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煮一锅葱姜水给孩子搓澡,搓完捂在被窝里睡一觉,出点汗最好,及时擦干,第二天基本不留后患。

      很多人之所以怕孩子感冒,甚至很多成年人都怕感冒,是因为他们在感冒初期基本不做处理,或者不知道怎么处理,症状轻的时候扛一扛,等到症状严重也只能求助医生,常常搞得痛苦又狼狈。

      其实对付感冒用不着这么悲壮。特别简单,一旦发现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就完了。我的方法就是上面提到的姜糖水,屡试不爽。小时候葱姜水搓澡也是常有的,都是“简便廉验”的方法。

      关键是,感冒在初期,确实是挺好解决的。就好比一个贼想进你家偷东西,门刚刚打开的时候你就发现了,这个时候是不是给他一棍子就解决了?所以我常常跟朋友分享这个方法

      然而我发现她的女儿还是不断感冒、发烧、上医院。

            过了一段时间,她又向我诉苦的时候,我忍不住问她,有没有试过我的方法?她不好意思地说,平时都是外婆带孩子,老人觉得生姜是调味料而已,不大可能能治病吧……

      当时,我是什么感觉呢?我觉得天上劈了个雷。

      生姜——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逐风……生者尤良”;中医药专业教科书《中药学》:“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用于外感风寒……”
      ——这是从古至今都常用的正儿八经的一味中药。怎么到了这位外婆的手里就不能治病了呢?

      的确,生姜在作为中药以前,首先是一味调味品,但中国自古“药食同源”,而且一直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讲法。是因为药物都有比较强的偏性,你可以理解为毒性,如果有食物能达到相同的效果,那么就更安全。我之所以会将这个方法介绍给素未谋面的网友,不仅仅是因为亲测有效,更重要的是安全。退一万步即使不奏效也不会有什么损害。

            可是,你绝不能因为生姜是个调味品就轻视它。

            当然,外婆不懂医,也没听说过“药食同源”,不怪她。可是,我怎么心里这么不是滋味呢?

      这件事过去了一年多,我到现在还偶尔想起。这件事给我的震动让我思考:到底有多少人跟这位外婆的想法一样?只有去医院,吃“药片”、打点滴才是“治病”?

      非医学专业的人们,到底是怎么看待和对待自己的身体的?

      “年轻时用命换钱,年老时用钱换命”为什么能成为那么多人不知不觉中的人生行动纲领?

      这一系列问题归结起来,其实就是健康观的问题。

      10 年医生生涯,我在临床见过太多健康观有偏差甚至缺失的人。

            那些人让我越来越觉得,医院里的医生,像是河流下游专门捞溺水者的船夫,看起来勤奋而忙碌,他们的工作好像特别重要且有意义。但,十分被动。

      为什么一直有那么多人往下跳呢?怎么没有人去岸上、去上游告诉大家:河边危险,行人勿近?!

      于是,我想明白了,我要去岸上。

      这就是你看到这篇文章的原因。

      我的计划,是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通过文字将自己所学的中医知识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一一梳理。通过梳理使自己有所进益,同时也能让人们看一看中医的面貌,从中获得关于健康的知识,引发人生的一些思考。

      然而在这之前,在知识之前,我想更重要的,必然是意识和观念的树立。

      没有健全的健康观,再好用的健康知识摆在面前也很难看见,就像那位外婆。


    二、树立健全的健康观不容忽视

      健全的健康观是什么样的?

            目前我还没有完整的答案。但有两点应该是必须的:第一,有“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第二,有良好的健康素养。

    1.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其实是句废话。无论是健康还是人生,最终都是自己的事,事实上没有人能代替你做什么。

      可是我在医院见到的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人,没病的时候不知道身体健康的可贵。一旦生病,就把全部希望都押在医院和医生身上,病床上一躺,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好像这个躯体是别人的,跟他没什么关系。病好了就跑,医生的医嘱听没听懂不重要,反正离开医院就忘了。

      我所在的针灸科接待的多是慢性患者,所以复诊的患者很多。年纪大的也就算了,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年纪不大,毛病不少,关键是很多问题原本不需要来医院这么多次。

      比如颈椎病,的确容易反复,因为我们日常活动的姿势和颈椎的生理曲度方向是相反的。但我每次都嘱咐他们不要长时间低头,如果是因为工作,也应该每 40 分钟抬头看天花板一分钟,每天都坚持做颈椎操,等等等等。这些话哪怕照做一半,也可以少跑几次医院不是?可是呢?有几个人做了?反正从那么多复诊的人的答复那里我没有得到让人乐观的答案。
      再说一个例子,有一个高中女学生,每次来例假都痛得死去活来,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是轮椅推上楼,妈妈扶着进诊室的,进来往床上一躺差点不省人事。问诊之后发现她平时喜欢冷饮,例假期间也忍不住要喝,我就千叮咛万嘱咐,少喝冷饮,例假前后尤其禁止喝。诶好,答应得好好的,调理了几次,效果也不错。之后两个月来例假也没有那么痛了,我都已经做好了计划,再调几次应该就可以了。可是再次来例假的时候,又是痛得哭着喊着被妈妈扶进来的。我很奇怪,一问之下,又喝了冷饮!

      你让我说什么好?好了伤疤忘了疼,这确是人性啊。

      你当然可以说:没关系,反正病了有医生有医院。

            是的,我们要住房子并不需要知道怎么造房子,因为有专门造房子的人,但你在买房子之前,也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对吗?

            可是问问自己,你在生病之前、生病当中、生病之后都做了什么呢?

            然后,让我们再看一组数据:

      据相关部门统计,在全民健康系统中,人的遗传因素占 15%,社会环境占 10%,自然环境占 7%,医疗因素占 8%,而生活方式占 60%。

            医疗因素占8%,非医疗因素92%。

            我们完全可以做主的因素,也就是生活方式这一块,竟然占到了60%!

            看到这,我希望屏幕后面的你,能够好好想想,你还要把自己健康的希望都寄托在医院和医生身上吗?身体明明是自己的,你要怎么对待?

    2.培养良好的健康素养

            良好的健康素养,乍一听好像挺抽象的。但我认为这不过是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只是过去很长的一段岁月里人们选择性地忽视了。

            如果你问我好的健康素养应该如何养成?我大概只能说:多读领域内的好书,多吸取高质量的健康资讯,然后践行。

            所谓素养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必然是在日积月累中吸收到好东西,化成养分,然后投射到我们的举手投足乃至重大决策中。

            所以你看,健康素养其实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因为我们培养别的素养基本上也是“吸收好东西然后知行合一”这么个路径。

            当然,作为门外汉,要筛选好书和高质量的资讯确实不容易,我在以后的文章中也许会另外设专题,或者穿插在其他文章中。但并不存在一个只有医学领域才有效的学习方法。

            所以,如果你在自己原来的领域学得好,方法是可以迁移过来的。如果没学好,那要改进的首先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了。

            其实比起如何培养健康素养,更关键的是知道健康素养的重要性。

            大部分人之所以不重视健康素养的培养,是因为他们有个错觉——除非生病,不然关于身体和健康的通识跟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是不相关的。

            之所以说是错觉,是因为这跟空气的感知是一个道理:在有缺氧体验之前,人们是不知空气的存在以及重要性的。

            再说一遍,健康素养之所以被忽视,不是因为这个素养是特别的,更不是因为不重要,只是人们长久以来的思维惯性导致的普遍性忽视和盲从。

            事实上,健康素养的培养古已有之。

      在史料记载以及古代文人作品中,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的文人或多或少都懂一些医术,有不少有名的医家都是“高等知识分子”,甚至是弃仕途而从医的。诗人范仲淹也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一切都说明在中国历史长河里,医学和其他学识没有很大的分别,起码不会从工作和生活中割裂出去。

            我想这跟儒家文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关,古人早就领悟到了:一切的起源和基础,是“修身”。这个“身”,当然包括物理的“身”和精神的“身”,显然古人们践行的是身心兼修。身心“修”好了,才谈得上工作和生活,也就是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系中长出来的中医,恰恰就是身心兼治的。所以当你真正理解了中医,就会知道中医学谈论的不仅仅是身体层面的东西,甚至不仅仅是治病的学术。

            你甚至不需要了解中医,只要觉知是灵敏的,就能体验到身体状态的变化对生活和工作造成的不同影响。更何况,大多数的疾病,其实是情绪积累和(或)引发的。而情绪,不正是生活和工作的产物吗?

            现在,你还觉得健康素养和生活、工作是分离的吗?是可有可无的吗?

    三、结语

            树立健全的健康观,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高健康素养——

            往小了说,可以减少跑医院的次数,即便是去医院,也能提高点参与感,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感觉“躺在病床上就像一块放在砧板上的肉”。

            往大了说,借助了解自己的身体,好好“修身”,从而更了解人生的各个方面。

            总之,从这一步开始,你通向了更美好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片生姜道破你的健康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wj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