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名为“大夏真兴”的中国古代铜钱在北京拍出了165.7万人民币的高价,轰动了泉币界。这枚铜钱钱径2.35厘米,穿径0.85厘米,重3.03克,大穿、重孔,周郭鲜明突出,“大夏真兴”四字右旋读,采用半隶半楷的真书体,显得古意盎然。当然,一枚铜钱之所以能卖出上百万的大价钱,绝不会因为它特别好看,而只能因为它特别珍贵,而铜钱珍贵的理由不外乎几种,要么特别稀少,要么附带有特殊的历史、人物掌故。
本期观鉴栏目,我们依然邀请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崔建国老师给我们讲解有关“大夏真兴”这枚古钱币的相关历史内容,让我们一起来鉴赏这枚泉中精品吧。
这枚铜钱的铸造者,是十六国时期由匈奴族建立的“大夏国”开国皇帝赫连勃勃。赫连勃勃公元407年建立大夏,417年联合东晋攻灭当时北方最大国家后秦,次年从东晋手中夺取关中,一跃成为北方军事实力最恐怖的霸国。“真兴”是赫连勃勃所用四个年号中最后一个,其时的大夏国国势最强盛的阶段。
大夏真兴钱,十六国时期大夏赫连勃勃于大夏真兴年间(公元419-424年)铸。东晋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在陕西立国称“夏”,419年占长安后建元“真兴”。“大夏真兴” 钱或铸于此时,形制有莽钱遗风,内外廓精好,径2.3厘米,重约2.8克。钱文真书而见隶韵,“大”字从“太”。其中, “大夏”为国号,“真兴”为年号,是中国历史上国号年号在钱币上首次合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此为关于大夏真兴钱的基本信息。
鉴于大夏真兴钱所出为罕,获封原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爵。故此,长期以来,大夏真兴钱皆被认为只有一种规格,即一种版式和固有的2.3毫米直径及其重量。有人甚至发出“凡是直径超过2.3毫米者,皆为伪钱”的荒唐之说。而随着近年建设高潮,资讯发达,意识改变,我们可见大夏真兴钱,不断有出公见,其间既有明显疑品,亦有出土特征明显并与诸谱载式有一定差别之品。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是以史谱之独式为唯一依据而将异式一概否定,还是小心求证,认真考辩其真伪,是必须的科学观。
“真兴”是赫连勃勃所用四个年号中最后一个,其时的大夏国国势最强盛的阶段。 由于夺占关中,获取许多财富和战利品,因此“大夏真兴”用料讲究,铸工精美,但这种钱长期以来一直鲜为人知。直到道光年间,刘喜海为翁树培《古泉汇考》作注释时才首次提及这种古钱,称苏州藏家顾沅曾从一位名叫陈钟溪的人手中获得一枚,但直到清末民初的罗振玉才确认这枚钱并非赝品,而是实实在在的十六国钱币,因为好不容易收藏到一枚,引为奇货,见过大世面的罗振玉竟然喜出望外地将自己的住宅命名为“赫连泉舍”(收藏有大夏国钱币的屋子)。如今收藏在国内博物馆中的“大夏真兴”,品相完好的据说不过寥寥几枚。 为什么“大夏真兴”会如此稀少?原来,靠发动叛乱起家的赫连勃勃建立的是一个军事上强大、经济和行政建设滞后的畸形国家,根本没有成形的行政区划,主要靠战争掠夺自肥,商品交易不过聊胜于无,从目前发现的几座大夏墓葬看,流通的少量铜钱主要是五铢钱,事实上这样落后的市场状况和商业水平,也的确不需要太多铜钱。“大夏真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纪念币”,即赫连勃勃炫耀自己富强、地位的道具,正因如此,它的数量不会很多,更不会大量用于市场流通。真兴六年(公元425年)赫连勃勃死,两年后大夏都城就被北魏攻破,一蹶不振的大夏终于在431年寿终正寝。即便“大夏真兴”是真兴元年所铸,其“合法存在”的历史也不过短短12年,自然剩不了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