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鲍比研究了战争期间母婴分离的互动,渐渐注意到我们人类本身就有就有与生俱来对连接的需要,我们需要通过连接来实现自身的健康幸福成功。
依恋是人与人之间持久的心理连接。依恋理论试图解释依恋行为不定期的出现和消失,以及儿童和其他个体对特定他人的持久依恋。
当两个人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安全的,那么时间和空间是不会改变这种关系的。可以想象每一个有安全感的连接都像是生日蛋糕上面一支小小的蜡烛。随着我们成长,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建立了各种不同的关系和连接,就像是在一支一支地收集蜡烛,希望最后我们手上会收集满满一把蜡烛。
当遇到艰难的时候,或身处黑暗的时候,这些蜡烛都是能够帮到我们的。我们会记得那些帮助我们感受过爱,感受过连接的人,在我们心里,拥有着他们。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这样一个人,而且希望在我们的一生中,会找到不止一个这样的人,
当某一段关系出于某些原因结束了,无论是生命,年龄导致的,还是友谊或者搬家,因为时间、季节的变迁,友谊和关系也有它自然的结束的时候。我们始终保存着在一生当中都跟我们有这种很特别关系的人,和与他之间的连接。这就是为什么当你见到一个好久没见的好朋友或家人,两人一见面马上就能连接上了,就好像没有分别很久一样。就好像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多年,但是一点都没有分开过一样,所以连接或者纽带这些都是在关系当中维系着两个人的心理连接。
在家庭中,一个重要的发展任务是要形成稳定的关系纽带,从而提供安全感和支持发展性的成长。通过依恋亲子之间的连接,青少年和儿童学会到情感技能,能理解和识别,表达和管理各种情绪,学会各种应对策略。生活中的事情有好有坏,在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中,孩子们学会管理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最重要的是,他们学会到自己对于父母来说是不是一个重要的人。
有一个古老的谚语,要抚养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的人一起努力。这句话指出不仅在家里,在整个家庭之外也能够学习怎么样跟人连接,怎么建立安全的关系。
在依恋关系中,重要的是依恋对象(地基),避风港(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成年,他们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家,需要他们所需的安全感和安慰),墙壁—维持亲近(靠近依恋对象的渴望,当和父亲亲人视频的时候,可以环节压力,维持连接感)、屋顶(分离痛苦—当和依恋对象分离的时候产生的焦虑)
在小婴儿会哭,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或者爬向自己的依恋对象,把小手举起来表达抱抱我,如果父母的回应是一种很滋养的,很有爱的。那么他们就创造了关系中的一种模式,学到父母是可以满足我的需要的。父母的回应至关重要,孩子可以从父母的互动中学习到的我是不是值得被爱,是不是很重要。
当孩子接受到的是连续的,持续一致性的照顾的时候,就会发展出内在自我的模型,就是孩子通过和父母的互动,理解自己对我们来说多么重要,多么有价值,也开始培养出一种核心的自我概念,我是被需要的吗,我是可爱的吗。当父母以一种能够滋养他们的,始终保持一致的方式与他们互动,孩子们就学到是自己是可以信任看护者,照料者的,自己对于照料者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孩子发展出自信及健康的自尊感。
当孩子的依恋寻求行为是用一种不一致的方式被回应,那这个孩子内在自我的工作模型就会变得非常的困惑,开始既对自己也对周到的世界感觉到不安全。所以依恋实际上是一个连续谱,取决于他们早期依恋关系的发展。
现代神经科学也证实了依恋在神经层面的发生,想象一下,我的怀中抱着一个漂亮的新生婴儿,我看着小婴儿的眼睛,他的眼睛也看着我。非常酷的是,在科学研究中发现,亲子之间目光的注视实际上正在创造着婴儿大脑当中新的神经通路连接。所以当婴儿在体验这个很有爱的注视,在情感上的同频的时候,婴儿同时也在学习,我一定很重要。我们继续想一下,我怀抱当中的这个婴儿注视着母亲,母亲也注视着婴儿的这个新生儿,不仅在婴儿的大脑里有新的神经通路在连接着。当亲子之间互相发出咿咿呀呀的婴儿语时候,母亲或者父亲抱着孩子的成年人的大脑中,也在建立着新的神经连接。同时,大脑在释放大量的奖励——催产素。而催产素的作用就是创造出连接,建立起的这一份神经的以及情感上的连接和依恋,在孩子一生的成长当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实际上,也正是通过这种连接,为孩子创造出在神经上最佳的发展。研究发现,有健康的,安全依恋类型的孩子啊。他们的社交、情绪、他们的社交情绪,还有身体的发育都更好。道德上的发展,应对难关困难的能力也更好。当在生命很早期的阶段,这些依恋需要得到满足的婴儿长大后交朋友,维系着友谊关系的能力也更好。他们往往也会更有好奇心,更愿意与人互动。也往往会因为这些正向的社交技能比较容易获得成年人的喜爱。所以早期的关系是如此的重要,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白兰石沃尔就是第一个发现了亲子之间目光的凝视带来的大脑神经通路上的连接,这个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告诉我们在非常健康的安全的依恋关系当中,竟然可以产生这么棒的成果。通过神经科学的研究,他同时也发现了如果早期缺乏这样安全的依恋滋养,会对毕生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