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晨读第143天
第十一章 最爱是讲学
朱陆之辩 心学南迁
鹅湖之会两人主要分歧在于“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朱熹作为理学宗师,强调道问学,主张“格物穷理”,认为应该格天下万物以穷理,而陆九渊作为心学宗师,主张“心即理”,“只是一个心,只是一个理”,在认识论上强调应该先“正心”,以尊德性为宗;在工夫论上则创建一套“发明本心”的易简工夫。
在辩论中,双方都有吸收对方学术之长,以补己之短,两人后期学术,可谓异中有同,相辅相成。特别是在南康之会上,两位均已步入暮年的学者,不复鹅湖之会的意气之争,而是握手言欢。朱熹更是当众表达对陆九渊的欣赏与认同。朱陆二人之争辩,对于双方的学术都有促进,因此,在学术思想史上也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
学无止境,人应该怎样学习、怎样成长,王阳明说需的三贵: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
人为什么到了中年还会迷惑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为了生存、生活,多专于技能学习;
没有明确的方向,不知道要到哪去;
心不静,易随波追流;
患得患失,得失心太重!
……
怎么办?
从心出发、找对方向,事上练、坚持不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