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情操论⑨∣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道德情操论⑨∣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作者: 缤纷多彩 | 来源:发表于2024-09-07 16:09 被阅读0次

《道德情操论》是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的传世经典作品之一(另一部是《国富论》)。

他的一生大部分心血都倾注在《道德情操论》的修订上,从1759年首版到去世,他先后对《道德情操论》进行了6次修改。

2024年,我决定精读这部经典作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慢慢啃下这块硬骨头。

《道德情操论》全书分为七卷。

第一卷: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二卷:论优点和缺点;或,报答和惩罚的对象。

第三卷:论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第四卷:论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第五卷: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

第六卷:论有关美德的品质。

第七卷:论道德哲学的体系。

此处学习并了解:第四卷——论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以下为个人整理的部分观点及学习延伸。

01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一切艺术品的美,兼论这种美所具有的广泛影响

1、有多少人把钱花在毫无效用的小玩意儿上而毁掉自己呢?这种小玩意中有一些有时也许有点用处,但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省掉,它们的全部效用当然不值得忍受负荷的辛劳。

2、他用自己的整个一生,来实行享受他也许永远不能享受的某种不自然的、讲究的宁静生活的计划,为此他牺牲了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的真正安逸,而且,如果他在垂暮之年最终得到它,他就会发现,它们无论在哪方面都不比他业已放弃的那种微末的安定和满足好多少。

3、一个人可能不认为他们真正比别人更为幸福,但他认为他们拥有更多的获得幸福的手段。引起旁观者钦佩的,正是这些手段能精巧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在年老多病、衰弱乏力之际,显赫地位所带来的那些空洞和无聊的快乐就会消失。他在内心深处诅咒野心,徒然怀念年轻时的悠闲和懒散,怀念那一去不复返的各种享受,后悔自己曾经愚蠢地为了那些一旦获得之后便不能给他带来真正满足的东西而牺牲了它们。

4、在肉体的舒适和心灵的平静上,所有不同阶层的人几乎处于同一水平,一个在大路旁晒太阳的乞丐也享有国王们正在为之战斗的那种安全。

学习延伸:

第一,对照我们自己,生活中购置了多少花里胡哨的小玩意儿啊,买了丢,丢了再买,就为了满足当时的虚荣心和好奇心,浪费了多少辛辛苦苦赚的钱啊。在这个消费的年代,或许这种现象极为普遍。

年轻时喜欢做加法,总想拥有更多新奇好玩的东西,更容易受到各种物质诱惑;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物欲就像抛物线一样,到达一个顶点后,就又开始做减法,慢慢减弱了。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人的物欲变化特点。

第二,对有的人来说,幸福似乎总是在前方,可望而不可及。为了这种想象中的幸福而被动地牺牲眼前的安定和满足。等到回首往事时,才发现自己原来错过了这么多的东西。

“活在当下”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真正能领悟其内涵不容易。

第三,那些大权在握的人年老退休或因身体原因退出舞台后,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失落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当他的人生处于辉煌时期时,有更多的选择权,为了掌握手上的权力和资源殚精竭力,牺牲掉当时作为普通生活的悠闲和乐趣。老了或因身体原因重归平淡生活时,这时可能会因性格原因出现多种不同的感悟。

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过去的也不可能重新来过。有舍有得,每个人得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第四,在身体的舒适和心灵的平静方面,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全由自己来决定。

02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人的品质和行为的美,以及关于这种美的概念可能在体积程度上被看成一种原始的赞同原则

1、谨慎、公正、积极、坚定和朴素的品质,都给这个人自己和每一个同他有关的人展示了幸福美满的前景;相反,鲁莽、蛮横、懒散、柔弱和贪恋酒色的品质,则预示着这个人的毁灭以及所有同他共事的人的不幸。

2、对我们自己最为有用的品质,首先是较高的理智和理解力;其次是自我控制。这两种品质的结合构成了谨慎的美德,对个人来说,这是所有美德中最有用的一种。

3、人道、公正、慷慨大方和热心公益的精神都是对别人最有用的品质。慷慨大方不同于人道,总是不为同一个人所具有。人道是女人的美德,慷慨大方则是男子的美德。

学习延伸:

第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圈子很重要。

生活中要会观察会识别人的品质,多和积极向上、品质优良的人交往,少和烂人烂事纠缠。这是对自己生活的最大程度的保护。

第二,做个理性的人很有必要。

在任何场合下,谨慎、冷静、理智的行为都不会出错。理解力可以学习,多思考,多观察,有了这个意识,生活中慢慢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对事物的理解力会越来越清晰透彻。

第三,人道是女人的美德,慷慨大方则是男子的美德。

一般而言,女性较男性更感性一些,一个表现出合宜感性的女性总给人带来温柔可爱的感觉。而对男性而言,大气包容、慷慨大方的个性也会让他更加让人敬佩赞许。

相关文章

  • 闲暇之余,挑几套好书,与君共享。(4)

    《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

  • 《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本人最重视的伦理学经典,阐释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道德情操论》初版于1795年问世,相比起《...

  • <道德情操论>书摘——论自我赞同和不赞同的原则

    我们对自身美丑的最初想法是由别人的、而不是由自己的身形和外表引起的。 然而,我们很快就会知道别人对我们所作的同样的...

  • 006-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出版于1759年,17年后的1776年才发表《国富论》。《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理论框...

  • 道德情操论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男女平等早已从追求“男女都一样”的无差异权利发展到根据两性不同的生理特征...

  • 道德情操论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生活在伦敦的体面的绅士,听说遥远的中国发生了地震,伤亡惨重。 这位体...

  • 道德情操论

    道德起源于同情心又或者可以说是共情性,也就是靠想象力和他人的情感达成一致。 人是社会性动物,他人的目光就是我们的镜...

  • 《道德情操论》的主要内容

    1.2.1 《道德情操论》的主要内容 1) 美德是什么?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强调的美德是合宜,目的是使情...

  •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之父,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他留下的两本旷世名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道德情操论...

  • 《道德情操论》出发点|感同身受的共情

    如何从同情的自然情感到产生稳定的德行?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详细的推演论证了道德产生的过程 1、自然产生的同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情操论⑨∣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fs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