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魏风》共七篇。春秋时期的魏在今山西芮城东北,土地贫瘠,当地人民生活相对春秋时期其他地区比较贫苦。
《魏风》大多数是揭露剥削阶级的讽刺诗,具有斗争性。据说可能是和魏地较早向人民征收双重税有关。
《魏风》从《葛屦》到《硕鼠》再到《伐檀》,斗争意识逐渐增强,对剥削的意识觉醒逐渐深刻。《伐檀》篇已经意识到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魏风》中也有赞美劳动及劳动者才德的诗篇,如《汾沮洳》、《十亩之间》。尤其《十亩之间》,感觉题目新颖别致,富有诗意,而内容确实也是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轻松欢快、夕阳斜辉、绿叶成荫的田园风光。
《魏风》第一首《葛屦》便是一首讽刺诗。是描写一位缝衣女奴讽刺所谓“好人”的诗。
《葛屦》共两章,塑造了两个对立的形象一一“缝衣女奴”与“贵妇人”。全篇用赋。通过叙写缝衣女辛苦劳动、疲惫不堪为“好人”缝制衣服,而“好人”挑剔傲慢、装腔作势的对比,反映了二者阶级地位的差别和生活条件的悬殊。
《葛屦》最有特点的地方是诗末一句“是以为刺”。这句话点明了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这种情况是《诗经》中所罕见的。
“葛屦”指夏天穿的布鞋。“好人”指美人,本诗指夫人,“好人”含有讽刺之意。
几个词释:1.“可”,何的假借字。
2.“掺掺”,掺是纤的假借字,形容女子双手柔弱纤细。
3.“要”,系衣的带子。此处作动词用。
4.“襋”,衣领。此处作动词用。
5.“提提”,媞媞,指安详的样子。
6.“宛然”,转身。
7.“辟”,通“避”,闪开。
8.“象揥”,象牙簪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