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则首发,文责自负。
有幸得遇史铁生先生所著《我与地坛》,一书在手,如获至宝。走近史先生的著作,就像自己又回到了那些青春懵懂的时代,再续青春少年的美好时光。
曾几何时,我也去过北京,去过地坛,遗憾的是当是没有遇见《我与地坛》,否则一定会走遍每一个角角落落,去寻找史铁生先生曾经坐在轮椅上呆过的他方。
用他的心态,他的思维方式,他的视角去观察,去发现曾经在地坛发生过不起眼,却又很难遗忘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每天上下班必须经过地坛的中年夫妇,喜欢音乐,每天到地坛练习嗓音的青年,喜欢在地坛玩耍的兄妹。
换作是我该用什么样的视角去发现、观察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气与他们交流?会用什么样的的态去评论他们的人生和归宿。
我想,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一定不会像史铁生先生一样,独具慧眼,用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去换位思考,而是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不关心,不留意,把他们当作身边一些再普通不过的匆匆过客,更不会去思考他们身后所发生的不为人知的的酸和痛楚,也许,这就是作家与普通人的区别。
除了自叹不如,更多的是自醒。
走过北京的大街小巷,我一定会想,哪条巷子是史铁生先生曾住过又搬了几次家的胡同?
有意无意寻找那曾经破旧不堪,记载着历史沧桑巨变,现在又重建一新的寺庙是什么样子?
真想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偷摸进寺庙里体验一下关于世间有鬼的传说。
闭上眼睛,一群不懂事的孩子背着父母三五成群相约到寺庙比胆识,比耐力,比憋尿的情景一幕接着一幕上演。
为了看一场电影省吃俭用节约一毛钱,排了半天队结果却买不到票心里有多难受。
在巷子里因为打架不怕死,为了争名夺利敢与狠人硬拼到底的小青年当时是什么心理,多年后又因为打打丧命,父母又是什么感受。
一桩桩,一件件小事,仿佛自己曾经无数次经历过,现在想想是多么的无知和无聊。
看到医院就会想起史铁生先生当年住的是哪家医院?病房的编号又是如何排列的?
史铁生先生当年在医院是如何与病魔作斗争的?
看了《我与地坛》,史铁生先生每一个小故事都在催人奋进,他那不卑不亢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认真反思。
也许,不久的将来,我还会无数次再走进《我与地坛》,寻找我自己的人生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