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承号
01-25 16:12
新乡市1945年5月解放,11月市郊及新乡县全部土改完毕,胜利结束。农民欢欣鼓舞纷纷将孩子送往市内上学。河朔中学也迎来了大好光辉里程。
1950年秋季招生时初中报名人数达200多名,扩招为三个班,高中一个班,初中二、三年级插班生也都满员。当年各年级学生人数是历届的最高峰,由于学生增多校舍不够使用,文煊家属原在校内居住搬到了小北街,租赁民房。
学校呈请市文教科同意,小学部停办,学生转入附近的北关、北街、东街。教师也随学生调入三校。(河朔中学留用三名,)由于学生多系农村贫、雇农子弟,家境困难者可以由当地农会写证明减免学费,曾受到平原省教育厅的表扬。这一条其他学校还未执行。由于当时的校董们也都拿不出钱,(成兴纱厂,成立工会,鲁定华也不能随便捐赠。)学校教职员工资均压低于全市公私立中学,学校经费陷入困境,省教育厅得知学校实际情况,让造具经费差额的预算按数补足。(当时教职员的工资是先小米、后人民币、1952年改为工资分、1956年定级、实行现行工资制度)。
1951年10月,郭文煊调入新乡市文教科任副科长仍兼任学校校长。(1952年辞去兼职以后科改为局仍任副局长)。年底省教育厅派工作组进驻学校调查学校情况,并深人课堂听课。临走时日教育厅中教科副科长魏一樵对全校教职员讲话,称赞学校是教员任课多,职员工作重。当时学校只有三名职员,教导、总务两主任和一位教导员(教导主任还兼任四班历史课,总务主任兼管会计卜、保管、事务长。1952年2月教育厅通知学校,本学期免收学费,学校经费按公办学校照发。同年7月向学校颁发公章改为平原省新乡市第三初级中学,同时任命郭文煊为兼职校长,华振之(原教导主任)、闫文申(原政治教员)任正副教导主任,李济民任总务科长。(按当时教育厅的规定教导主任为县级,与校长级别相同,总务科长为区级)
由于校舍不敷使用,1952年冬新乡市房管局将没收原芸生在北关买游家大院的楼房30余间,全部批给学校使用。学校又将东邻李润如的房子40余间买下,这样基本上满足了教学、生活、办公用房。学校原来只有一个篮球场,解放后城墙被拆除,学校发动学生利用课外活动,义务劳动,抬土垫了约八亩多的活动场地。
早在1946年日本投降后,郭仲隗先生利用职务上的方便,向河南省敌伪财产处理委员会,给河朔中学要了在新乡的日伪仓库一处。地皮30余亩、房子100余间,(地址即现在的116厂院内,)并办理了产权证明手续。后因国民党的军队长期占用没交学校。新乡解放前夕又因修筑城堡并拆除了大部分房子,新乡解放,我到那里查看,只余下一栋大仓库和少数平房,但门窗全无。
平原省成立后将该地址划给了平原机械厂(即现在的116)建厂使用。我持原产权证明找到了正在筹备建厂的侯科长,经市房产管理处的中介,我们双方达成了协议,将所余房子拆合成40间,卖给了该厂,每间按300元,共得12000元。(人民币100元,抵现在的1元。)文煊当时说:这笔钱咱不能化掉,等以后咱买房扩充校舍使用吧。
当时我在学校不论买房和批给的房都有产权证明。唯有原“三育中学”校舍没有任何证明,我对文煊说:没有手续恐有后患,咱将路文甫之胞弟路文韬聘为校董,(路文韬当时是北关玉合杂货铺经理。)让他给咱写一张捐赠手续,咱到房管处办理产权证明。他非常同意。后来这些房也补办了产权证。当时接到路文韬的捐赠信后,我以学校名誉给他写了一张感谢书,并用镜框装上上送去,他非常高兴。这件事郭文煊说咱办得两全齐美。
1954年2月初,我被郭文煊叫到市文教局,他说:省中(即现在一中)校长伍吉辰想让我和他校的总务科长段位南对调一下,局里已研究同意,介绍信已开好,现在你就去报到。我当时确实不想去,怕工作干不好,他看我不答话,鼓励我说去吧,只要谦虚谨慎,相信你会把工作干好,我说既然领导决定那就试试吧。我在这所学校一直干到1990年退休。
郭文煊1957年元月被市人代会选为副市长,主管文教卫生体育工作,但他的精力仍着重在教育上,还是和过去一样骑自行车常到学校去看看,找教师、校领导谈谈话。也到教室听听课,但他听课后只是对教师勉励从不提出批评意见。有一次他曾对我说过他在省中听语文教师段佩恒讲课,下课后段让他提意见,段佩恒是新乡市各中学公认的语文泰斗,他实在没啥提,只是称赞,但段一定让他提点不同看法,他说段读课文时把花园念成花园儿是否妥当?段很同意应读园。
有一次他到省中找伍吉辰校长谈工作。伍留他晚上喝酒,我亦在场,他喝的有点多,伍让他对学校工作提点意见,他很直爽的说:你们学校从领导到教职员,你俩除外(指伍和我)多数人有些自大,总认为省中比别的学校高一等,实际上现在你们学校的经费、人事和市属各中等学校是一律平等,教育局的大小干部都不愿来省中办事,他们总认为省中的事不好办,看不起教育局。伍吉辰指着我说,济民对吧,我没说错,关于这个问题,伍曾在会上讲过并在学校领导中讲的不只一次。某些人很不耐烦听,认为校长小题大做。此后伍在校领导中再次重复了文煊的话,学校有所改变。
1958年新乡市成立了“新乡市工业专科学校”,三年制,招收高中毕业生。地址在“河南省第二速成工农中学”(即现在的十中、模具厂、371家属院)。郭文煊兼任校长,(学校教职员都是工农中学的人员兼任,)他把家属也搬到学校家属院,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校工作上。据当时在校任教的教师回忆:他讲话很谦虚和气,从无校长架子,每晚常到教师住宅串门闲谈,从家庭生活谈到学校工作,总认为没有办“工专”的经验让教师出谋献策。并对家属人口多的教师。生活有困难时常主动与校工会商议,在评议困难补助时给予照顾。可惜这所学校在1960年国家经济困难时停办,工农中学班转市一中学习。
据新乡市书画名家张艺圃老师回忆:1963年在郭文煊副市长、文联主任韩公仁人倡议下,新乡市成立了“业余书画学校”张艺圃任教务主任、袁维新等任教师在当时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郭文煊向市财政局要了500元作为开办费,我市的冯志福、张辛甫、徐泽智、王耀邦等书画家,当时都曾在那里学习过。1965年学校停办,这所学校虽办的时间不长,但对新乡市书画界的兴旺,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
新乡市有几位老校长、老教师在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中,错划为右派分子,被开除公职并送到内黄县劳教农场进行劳教,1962年他们被摘帽释放回新乡,因原学校向市里申请不准增加编制,无法安置,他们找有关领导部门,都互相推诿不予解决。最后向文煊求助,他再三向市委、政府联系,认为再困难也得让这几个人吃饭吧。最后按编外临时人员回学校教书。1978年都平反恢复职务,这几位老同志谈起文煊都很感激,终生难忘。
文煊好喝酒,但量不大。解放前在河朔中学时,有数次晚上喝多,到我住的房子去。说不完的对现实不满,攻击国民党政府的话,我也很烦,因为我兼管会计,白天没有时间,全凭晚上记帐,他一去我就不能工作。解放前有一次记不清是谁请客在燕景楼吃饭,回校时坐在人力车上大骂国民党军队祸国殃民腐败透顶,被一个军官打了他耳光传为笑话。新乡解放前夕他妻子王汝珍曾禁止他饮酒,怕出麻烦。
郭文煊一生廉洁奉公、待人忠厚、严以律己。早在河朔当校长时从不多化公家一分钱,当了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求更严。他在市内无论是开会和到学校去都是骑自行车,从未坐过汽车。按当时任副市长时,虽无专车,但外出是可以让市府行政科派车的。另外他工作负责,特别当时各学校有某些难办的事情,他总是尽力解决。
1962年修建南干道时,一中大门两边腾出一片空地,城建局批给市二建公司盖办公楼,学校曾与教育局长周鹏跑过数次,让他往西移至现址,城建局长和周鹏骂过大街也不行,最后还是郭文煊请市长王平波亲自出面才算解决。
新乡红色收藏家尚学德向郭文煊后人捐献收藏的郭文煊日记
郭文煊有一位贤内助值得一叙。他的妻子王汝珍是河南郏县人,县立简师毕业,1938年两人结婚。婚后,生有四男二女,长女不幸早逝。王汝珍品德高尚、勤俭持家、真可谓贤妻良母。1949年任小学教师,先在河朔后调入北街。1972年她在北街小学当班主任时班里有名患小儿麻脾病的女生,她对这位学生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帮助,她的助残先进事迹曾被中国青年报社记者采访过,但在报纸发表后一字没提王汝珍,把这些事迹换成了另一位女教师,原因是郭文煊在十年动乱中被打成了所谓的反革命,王汝珍因受株连,自己办的好事也得让给别人去光荣,但她从没怨言。
1961年文煊的姑母病故。(大块乡大块村人)殡埋时文煊让王汝珍带着孩子们去,(新乡的风俗是老太太病故,娘家的后辈必须去吊丧送坟,)当时她的两个小儿还小,王汝珍让文煊和行政科说说叫派车去送送她。文煊说不行,我公事还不坐车,私事那能开口,你给一中打个电话叫济民给你弄辆汽马车坐坐吧,我接到电话叫学校的汽马车去啦。回来后我见到王汝珍笑着说那天去大块你不坐汽车,坐马车就不怕失你副市长夫人的身份么,他也笑着说:失身份还很光荣哩,您的汽马车四匹骠肥体壮的大骡子,大块的社员们都称赞说这是那里的车,在生产队里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牲口。(因当时正是经济困难时期一中在校内、农村种了200多亩地,全靠这四匹骡子耕种)。
王汝珍后来因患病卧床数年,时值文煊还未恢复工作,对王照顾很好,也算是对她的回报。王汝珍于1989年11月13日病逝,终年59岁。由于她在北街小学曾作出了有益于人民的工作,17日红旗区政府曾在礼堂为她开了追悼会,区政府干部及区属小学教师、来宾参加人员很多,挤满了那个文庙大殿,花圈摆了满院。北街小学有几名教师曾失声痛哭。
郭文煊先生在10年动乱期间,为历史问题受到了很大冲击,被下放到所谓的五七干校劳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落实了各项政策,他又担任了市政协副主席,对出版文史资料工作他作了很大努力。曾召开过数次会议,积极动员有关人员参加撰写稿件,并亲自审核编辑,使文史工作得到了正常的发展。
关于民革创办的“中山业余学校”他也费尽了心血。1990年他将学校积累的10万元资金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这个措施受到了新乡市教育界的交口称赞。近年来全市私人创办的各类学校有全日制的、有业余的,还没见到有人办过这样的公益事业。
郭文煊先生1995年5月30日因病逝世,终年84岁。
新乡市政协委员会于6月3日为他开了遗体告别会,他的骨灰由其子女安放在新乡市北站区凤凰山公墓。他的老朋友,原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王锡璋为他撰写了碑文,书法家郭茂如挥笔书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