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备课者?
准备了两次的课题备课,听了课题组成员的反馈之后,我突然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平时英语周报送来的资料、备课素材,直接用起来总会有点不顺手。关键的原因,我现在明白了,是因它只是一个通用版本。当我们想用在具体的课堂上的时候,心里面就会把这个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比对。因此,我们总是需要进行这样那样的修改,旨在匹配学生的认知水平、接收知识的习惯和老师的风格……。
我的开头设计课题组的王老师是不认同的。当然她也认同。她就建议提供多几篇供学生选择的人物语篇,体现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她坚持说应该放手,让学生上网去搜索。有的学生还可以有更加好的选择,更加灵活完美的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7837316/81178fd3d6d17ead.png)
我自己肯定有尝试过搜索,时间紧,文章复杂,网页复杂难懂。学生住校。我自己的同事都认为这个任务完成起来是比较复杂的。
我自己备课的时候,心里面有一个具体的目标群体,因此应该说我的教学设计是有针对性的,当然各个水平不一的学校水平会有不同意见甚至是批判。反过来说也对,王老师的坚持是基于她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具体的目标群体(就是她所面对的那群学生的实际水平)。
如果大家都觉得没有意见,要不这个产品就特别完美,要不就是像英语周报的那种通用版本。就像前几次课题组成员出的课件,基本上都是呈现而没有学生操练,我觉得不合用,学生需要的是多练而不是听。听听看看,不如动手干干。
我把上网搜索人物的任务改成我提供人物传记(发明家),给他们学习。模仿写作课范文的语篇框架结构和语言知识进行人物传记(发明家)的缩写摘要。当然王老师那个建议还是挺好的,应该提供尽量多的素材(发明家)供选择。
一直以来想要突破的问题:思维为什么会被框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