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摛》说:“玄者,幽摛万类,不见形者也。”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百度)
魏晋时代以玄学为主流,此外还有三个不属于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问题,就是裴頠的《崇有论》嵇康的《生物哀乐论》与范镇的《神灭论》,这三个问题不是反传统而是非非传统,只不过大家不能够了解罢了。
魏晋之后接着是南北朝隋唐,在这个时期内中国文化的发展着重点是在吸收佛教,消化佛教。
魏晋玄学的主要问题是会通孔老,但毕竟方向相异。不过道家之无不是空 ,无一物的无,而是万物自生,蓬勃生长,在客观效果上,儒道是殊途同归。
儒家,积极而为且不执着。不是消极的“知天命”,而是君子不器,不断上进,不断发展。道家的不限制不控制,儒家的君子不器君子上达,天然默契。
将无同。
诸迹以无(君子不器)为本,儒道无二,迹本圆。君子不器者,不滞留在任何某一成就,不断发展,继续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