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1.虽然说“诗无达诂”,但诗歌教学要有一个边界和底线,以诗解诗很重要,它讲究的是诗性和诗味。以诗解诗才能真正理解诗的内涵和诗的意境。(如江枫和愁眠的理解,不能理解为桥和山)
2.在中国诗词中,很多看似自然现象的现象,往往承载着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3.用科学考究的方式来看诗歌中的某种现象,往往会把现象中的人给抛弃,他看不到人的心情,看不到人的愿望,这样的诗学着有什么意义呢?
4.文化具有时间的属性,有时候学习某种东西,只有把它放在时间的长河中才能真正理解它内涵。(如“江枫”“钟声”“知音”“忧乐精神等)
5.先播放钟声,然后说“在这个晚上张继睡不着,月轮落是愁,乌啼是愁,霜天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总之,怎一个愁字了得,就在他睡不着时,你们听,寒山寺的钟声传来了,钟声穿过枫林,贴着水面,到了张继的客船上,传入张继的耳朵,你们听听,钟声仿佛在对张继说些什么。(这个情境设计得太棒了)
6.《枫桥夜泊》中,愁眠是张继心中的烦恼,钟声是张继心中的菩提。
7.“峨峨兮若泰山”,强调泰山的文化高度(封禅文化),泰山,五岳之首。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说“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钟子期听懂的是伯牙像泰山一样好高远的志向。
8.“洋洋兮若江河”,在中国文化语境当中,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在我们民族记忆深处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代替。钟子期听懂的是伯牙像江河一样辽远的志向。
9.回到时间的长河中去,我们会发现知音难觅,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伯牙会绝弦。知音文化,伯牙绝琴,它所彰显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对一种高贵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情怀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因为它是古典的,所以它会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因为它是现代的,它还在不断影响和浸润着当代中国人去追求更高贵的精神生活。
感悟:
诗歌教学,一定要随时关注诗歌中“人”的存在。同时,教诗时,视野要开阔,把诗中某些意象的理解放在时间的长河中来体会,能让诗歌的文化味更厚重,更能体现诗歌的诗性和诗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