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说说红包、钱与人格

说说红包、钱与人格

作者: 黄薇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2-16 12:25 被阅读11次
    说说红包、钱与人格

    春节虽然接近尾声,但见了小朋友派红包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今天一个小朋友来工作室找我们的一个心理咨询师做咨询,我作为工作室的“老板”免不了要派一个红包,祝小朋友健健康康,快高长大!小朋友也一口气说了不少恭维的贺词。但奇怪的是,小朋友说完贺词,结果红包后,转手就把红包随手放在桌上,然后去柜子里找糖吃去了,很显然,糖对小朋友的吸引力比红包里的人民币要大多了。

    但大人对红包和钱的态度却和孩子是非常不一样,记得曾听朋友说,过年时,他的亲戚嫌他给孩子的红包太小,对他冷嘲热讽,让他气愤不已。

    说说红包、钱与人格

    其实我们成人对于钱一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一边抱怨着命运的不公,让其艰难困苦,一边又觉得金钱就是粪土,心理学大咖曾奇峰把这类人叫做“无钱型人格障碍”患者,个人认为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白。一边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边又是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现实中常说的粪青也有这种人的影子。按照心理动力学的观点来分析,这种类型的人是那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那种心理,既自卑也自大,同时嫉妒心极强。

    这类人在摸过钱后一般会选择性洗手,因为会觉得钱很脏,似乎一想到钱就会想到贪婪、黑暗、淫秽。其实钱是这个世界上最干净的东西之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清清爽爽,反而那种不要钱欠下人情的事情,会让人感觉边界的既不清晰。一如我们在一个熟人店铺买了东西,熟人便宜了几毛钱或者几块钱给我们,那下次在路上碰见他,想到受了这份好处,也许我即使心情极其低落,也不得不挤出几分笑容来和他打招呼。这其实很好的说明了,不是钱污染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污染了钱。

    我曾经有个朋友曾对我说,其实我真的不是太在乎钱,只要能做成事,钱赚多少没关系。其实这种“视金钱如粪土”的言行,无形也反映出,他也会轻视其他珍贵的东西,如友谊,如爱情、亲情,换个说法就是我真不在乎友谊/爱情/亲情,只要能做成事,这些有没有都没关系。现在想想,真的有些后怕。

    说说红包、钱与人格

    另外一种对钱的态度,是把钱看得高于一切,不惜一切代价去赚钱。从心理学层面上来说,他们内在想要的不是钱,而是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曾经缺失的爱,或是关注。

    我原老板对我讲过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很有钱的朋友陷入抑郁的状态,这个朋友曾经做制造业,赚了很多钱,而且在国内转型刚开始的时候就结束了厂子,并把大部分资产转移到了国外,按理说,他生活富足而悠闲,但在父母去世以后,他还是逐渐陷入抑郁;这个有钱人是家中老二,小时候一直很少得到父母的关注,长大后积极努力,赚到钱后每个月定期拿钱回家孝敬父母,然后父母就会很开心的夸他,他于是便以此作为人生的意义和动力。结果父母走了,意义和动力没有了,所以人也就陷入了抑郁的状态。

    所以对钱的态度,足以反映一个人对世界的态度,从一个人赚钱、花钱的方式,可以考察一个人的能力与人格。所以我曾经全身心致力于少儿财商教育,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形成一个正确的金钱观与价值观,但后来逐渐发现,这些通过一次游戏或者一个夏令营给孩子带去的东西,如水过鸭背,回家既忘。直到我真正接触心理学,了解到人的整个发展过程,我才知道,要孩子真正改变我们需要用我们真正成熟的人格一次又一次的去影响他们,在如容器接纳他们情绪的同时,给到他们与父母不一样的对待,并一次又一次的给他们安全与信任,支持与鼓励,尊重与自由,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改变,所以我选择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

    我有一个希望,希望有哪一天,我们中国人也会逐渐学会,钱归钱,事归事,情谊归情谊,亲戚朋友不会因为不借钱而责怪或是用道德谴责对方,我们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也对自己的金钱负责。

      想继续探讨有关钱的人格的关系,欢迎扫码加我们微信!

    说说红包、钱与人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说红包、钱与人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pb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