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书评|熊孩子是怎样诞生的

书评|熊孩子是怎样诞生的

作者: 留白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15:07 被阅读21次

    2018年4月,一个帖子火了,这是一个妹子发的:

    亲戚家来了一个熊孩子,趁着大人们都在聊天的功夫,从背后猛推了一把怀孕了四个多月的孕妇。幸好妹子反应及时,双膝跪地死死架住孕妇,才没有导致严重后果。

    妹子的妈妈问熊孩子:“为什么推孕妇?”熊孩子还满不在乎的说:“我就想看看推倒孕妇会不会流产”

    熊孩子是指那些婴儿期表现为爱哭闹、脾气大、需求高、黏人、睡渣,长大后无理取闹、歇斯底里、自私霸道、喜欢恶作剧、情绪多变、各种好动作死的孩子。熊孩子的破坏力到底多惊人,相信很多人都领教过:在公众场合又跑又跳,大声吵闹,亲戚家的孩子把自己最心爱的包包划了个口子……

    书评|熊孩子是怎样诞生的

    如果不幸家里有个这样的孩子,难道就只能责怪自己基因不好或者运气不好了吗?《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一书中关于熊孩子是如何诞生的,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熊孩子是由基因和养育方式共同作用的,单靠基因遗传或者养育方式都不足以造就一个熊孩子。

    熊孩子可以追溯到他出生的经历。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母亲在产前3个月焦虑不安,孩子在7—10岁时患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问题(例如乱发脾气)以及焦虑症的概率就会大幅增加。

    提前多日早产的新生儿在童年晚期患上注意多动障碍的概率比足月出生的婴儿高2.5——4倍。

    在一项调查中,研究者在孩子出生后询问母亲,她当时是否想要这个孩子,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个孩子更有可能在成年后变得缺乏安全感,同时患上一系列严重精神疾病。

    如果一个孩子早期受到无回应照料,他在15个月大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变得缺乏安全感。如果儿童在18岁时缺乏安全感,那么他的脑电波在20年仍会保持这种不正常的状态。

    在育儿机构长大的孩子约一半的男孩和1/3的女孩在成年后会患上人格障碍。通常表现为自我关注、狂妄自大、情绪严重波动以及不稳定的恋爱关系。

    所以,反观自己家的情况,那些熊孩子是否在一出生时就埋下了日后成为熊孩子的潜在因素?

    熊孩子还会代代相传?

    书中有一个例子,一位母亲认为自己刚出生的女儿很丑陋。她常在婴儿脸上罩上头巾。但其实她眼中的丑陋不过是早产体重过轻罢了。这位母亲将自我缺陷和自己在社会上没有吸引力折射在女儿身上。

    后来这个女儿长大结婚也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非常难对付,经常大喊大叫直到得到想要的东西。

    再后来,这个“难对付”的女儿也生了一个女儿,她抱怨女儿多么贪得无厌,总是不停尖叫吵闹。同外婆和妈妈一样,她认为问题“在于”女儿。

    再再后来,这个女儿也成了一位母亲,她说自己7岁的女儿情绪多变,经常发怒,任何小事都能激怒她。

    一家四代都受到女儿的折磨,其中三位甚至算的上被压迫。这种模式一直流传下来。这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这些女儿可能都遗传了一些基因,这些基因导致她们更容易变得难相处。但是只有当这些同父母的不良养育相结合才会导致最终后果。然而,这些孩子也会在那些特别体贴的照料中获益良多。

    为什么在一个家庭,成长环境高度相似,有的孩子“熊”,有的孩子却不“熊”呢?奥利弗.詹姆斯说,这是因为:我们对不同孩子的照料方式不同,这导致孩子的性格也有所不同。

    受到自己童年经历的影响,父母对待每个孩子的方式不同。                        在不同的孩子出生时,父母间的关系不同。                                                        对某个孩子的虐待和关爱的方式及内容。                                                        对某个孩子的偏爱程度 。                      将耻辱感倾泻给某个孩子,通常是父母将孩子当作自己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也就是他们的出生顺序 。   

    不同的孩子出生时,父母也处于自己人生不停变化的某个阶段。婚姻状态和伴侣关系会发生改变。

    比如我在生大宝的时候就没有心理准备,还没从工作的转变过来,加上家庭一系列重大变故,导致我一度抑郁,这对大宝的照顾产生了巨大影响。身体方面经常生病,由于老人的宠溺,大宝聪慧口齿伶俐,但是有时候任性无理取闹,爱买东西,喜欢讲条件,唯我独尊,特别是发脾气的时候好没完没了,这又特别容易激起大人心中的怒火,动辄吼叫斥责打骂,反过来又强化了他的“熊”孩子特质。

    二宝出生的时候则幸运很多,由于我很期待有一个女儿所以她的到来让我们全家都感到很开心。我们已经有了一些育儿的经验,并且对她也没有对大宝那么高的期待和过多的关注,小宝得以在这样宽松自由的氛围下成长,相对乖巧得多。而小宝的到来导致从前对大宝过度的关注一下子变成吼叫和斥责变多了,老人家无形中总拿两个孩子做比较,这都对大宝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熊孩子之所以能成长为熊孩子除了基因遗传的因素,有些孩子的确需求高、难管教,让人比较头疼。即便是这样一个孩子,父母仍然可以选择自己的教养方式。因为一个熊孩子真正变熊是和家长的不当养育方式长期作用形成的。

    正如《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一生的》作者所说,如果你认为自己孩子的属性不可变,是基因遗传决定的宿命,那你就更容易认为自己完全无法控制你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母亲认为孩子的属性无法改变,她们就更有可能虐待他们。父母的失望和愤怒会转化为苛责、吼叫、打骂,这反过来会导致孩子更叛逆、更歇斯底里,反而更强化了孩子的“熊”。

    但其实孩子在童年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有人曾经做了一个实验,研究者对373名13岁的儿童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研究者询问他们以下两种观点“你的智力有限,自己能做的很少”和“你永远能极大的改变自己的智力”的意见。不出所料,两年后,持可塑性观点的儿童的数学成绩不断提高,他们比持固定观点的儿童更为成功。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把孩子归类为熊孩子,即便孩子再难管教,你仍然有选择打骂或者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方式。因为你选择以暴制暴的方式,换来的肯定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如果持续地用爱用情感引导感化孩子,也许孩子的命运会因此改变,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其实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教育就是在和人性做斗争。当孩子成年后意识到自己当年的顽劣一定会感激自己曾被温柔相待过。他也会带着这样的爱去爱护自己的下一代。

    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伟大的使命,我们是唯一能够和必须拯救自己的孩子的人。我们手中掌握着人类的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熊孩子是怎样诞生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tz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