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还有不少网友在看我以前的文章,并给出评论,这个很感谢对我的关注。
下面引用一位网友今天在我早期的一篇文章中给予的评论
—qte—
树皮草根也有它的化学成份,问题是还沒有把它的成份搞清楚,中医公认有效的方剂,应该检测它的成份,有理有据更能说服大家。
—unqte—
对这个评论,我想说的是,检测中药的化学成分,就是典型的西医思维。
中医诊病是诊什么?是查证身体那部分的阴阳失去了平衡,而导致疾病。而中药的治疗就是利用药物的偏性去激活人体的自愈能力,让平衡得到恢复。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偏性。
什么是偏性?酸甜苦辛咸,寒热温凉等。简言之,温病用涼药,寒病用热药。酸性收敛,治疏泄过多。辛辣发散,治收敛过多等等。当然,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比如真寒假热证,看起来热,实际是寒的,就该用热药。所以要辨证论治(这也是中医难学的地方,靠传承也靠悟性。)。
中国很多中医著作和药典,比如《汤液经法》、《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都对各种中药的偏性做了详细的说明,比如什么味,什么色,什么性质,入什么经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古典几千年的经验成果。比如神农氏尝百草。神农氏是一个家族,十几代人尝遍各种中药,才有了《神农本草经》。
所以,分析中药的成分,其实是分析中药的偏性,而不是化学成分。这个,老祖宗早已经帮我们做好了,我们所需要的是继承,继承了才能发展。可惜现在,中医把脉都不会了,老祖宗的很多东西早已经被荒废了,何谈发展。这就是中医被越来越多的人误解的原因之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8474612/1fc47ceeb7032f1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