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骑车上班,过一人行天桥,梯步两边用来推行非机动车的坡道很陡,昨晚下了雨,坡道湿滑。前面有一个老人在用力推着自行车一步步向上走着,车后面的儿童椅上坐着一个小孩,应该是去上幼儿园。老人每一步都很慢,因为很滑,小孩在后面椅子上向后仰着,随着自行车晃动,视乎还没睡醒。
老人安全的将小孩推上了天桥,接着还要下天桥,下桥爷爷走的更慢了,坡陡又滑,一步一步挪到了桥下,相信爷爷一定松了口气,因为上下坡很紧张,怕把孙子摔着。也许也有些累了,在桥下歇了一下,给孙子理了下衣服,骑着车送孙子上幼儿园去了。
当时,心中有几个想法:
1、为什么不把小孩抱下来,牵着走。坡道很滑,小孩在车上推着走很不安全。坡陡,梯步设置的很矮,很宽,慢慢走是很安全的。
2、为什么小孩没有主动要求下来走,没看到爷爷推的很吃力吗?爷爷这样推着很累的。
3、为什么是爷爷送小孩上学。
前两个问题,是爷爷对儿孙的爱,以及家人、学校、社会对儿孙的引导教育的问题。我想说的是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是爷爷送小孩上学。我认为有两方面的问题,社会方面,家庭方面。
社会方面:幼儿园上学、放学时间与小孩父母上班、下班时间冲突。这表现出了幼儿园在工作流程的制定中没有在孩子整个家庭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将校园上学时间设置成一个范围,比如:6:00~8:30之间,甚至可以在满足一天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实行放学时间定制。让先到的孩子由老师陪着做一些运动,看一些有意义的动画片等等,让家长能在上班前有充足时间将孩子送到学校,在上班时不着急送孩子,放学时不着急接孩子,这将大大减轻孩子父母一天的工作压力。这样也就不需要家里年老的父母一天来回奔波4趟了,她们可以早上去锻炼一下身体,和邻居跳跳舞,下下棋,相约白天出去玩玩。
现在处处在讲创新,我认为这简单的一个上学、放学时间的设置就是很大的一个创新,而且对于家庭、社会来讲都很有意义价值,也能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关爱。
家庭方面:因为儿女需要上班,没时间照顾孩子,退休的父母来帮着照顾一下儿孙。看着很合情合理,需要上班,没办法嘛。但在我看来这简直是搞笑嘛,一个人不是单纯的上班为全部,上班只是你照顾一个家庭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行为,由此产生的压力是你应该承担的,现在转移给了你的父母。让父母的时间来补齐自己的不足,这是能力不足的表现。试问一下自己,自己现在是不是还像幼儿时一样,自己不会的都找父母去寻求帮助,而且越来越理直气壮。
现在父母来帮助自己,早上去送儿孙上学,回来买菜,打扫家里卫生,中午老两口对付着简单吃点,中午休息一会儿,出去逛逛,准备一下菜,可能一会儿一个电话,又要帮着去取快递。差不多又要去接儿孙,接回来,该做饭了,一天是多充实啊。请问退休的父母不该轻轻松松的生活吗?为什么还要如此劳累,作为子女的我们,去想过这些吗?忍心吗?
现在我们自己在自己儿女还没出生时,就已经在仔仔细细的为她们做着各种规划,当年我们的父母也是一样的。但我们为自己年老的父母做过什么规划吗,是否规划过如何让她们接下来的每一天过的轻松、愉悦、多彩、有趣。也许孩子、父母会觉的有必要吗?
如果我们能不再占有父母的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1、谁年轻的时候没点梦想啊,当时有的没勇气去做,没条件去做,也许有的是因为要照顾我们放弃了。我们现在能帮助、支持她们去再把年轻时候的梦想找回来。也许是写一本书、也许是学习跳舞、也许是练习书法、也许是去结伴旅游。。。。。。
2、现在她们在某种程度上说就像我们幼时一样对这个社会无所适从。我们通过努力奋斗,从一个小乡村来到大城市站稳了脚,将父母接到身边享受生活。但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刚到大城市的时候是什么一种状态吗?公交车上的两种颜色板凳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各种的不适应,但我们年轻像一张白纸,很容易添加新东西。那我们的父母呢,半辈子的生活,很多思维已经固定了,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是什么一种感觉,可能有些小心翼翼,局促不安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应该有规划的去带着父母适应这个城市,这样才能达到去享受大城市的便利、多彩。教会父母认路、手机上查公交线路、查目的地,那么父母的生活半径就可以扩大到整个城市。教会父母用微信,父母随时可以和朋友聊天,建个群大家在里面畅所欲言,商量出行计划,分享游玩照片。教会父母用淘宝,父母可以方便自由的买东西,而不用到处找,然后带着父母去大电影院,新奇的餐馆,时尚的服装店,大型购物中心去玩玩,也许父母会说不喜欢,那又怎么样,只是去见识这城市的多彩而已,总有一样会让父母们喜欢的。
我们应该将父母的时间还给她们,为她们的生活多做一些规划,多为她们考虑一些,还要帮助她们去适应这个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多彩、越来越便捷的社会,要带着她们去享受这个美好的社会,不要不耐烦,帮助她们找到兴趣、梦想,这些是我们必须做的。
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我们不是为了报答,而是向父母对我们好一样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