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相隔一周,朋友的父母也乘同一航班回国了。目前在另一个酒店隔离。晚上七点落地,据说一直搞到清晨四点才入住酒店,比我上周足足迟了三个小时,可够老人累的。但好消息是老两口如愿分配在同一房间,可以彼此照顾,或者说,彼此拌嘴吵架——我们都是通过爹妈的战斗力来验证爹妈的身体状况的。
这边,我们的工作组已经开始登记每个人离开西安的航班、高铁和目的地,准备清场事宜。隔友们最早的是28日午夜时分离开,大部分是29日离开。
28日十九点解除隔离后,需要寄东西的可以到酒店大厅找顺丰,但除了去机场或火车站的人,其他人都不许离开酒店。唉,我的西安旅游梦算是稀碎稀碎的了。
隔友中有一位哈尔滨同乡,我们将在29日乘同一航班从西安去往哈尔滨。两人互加微信沟通了一下彼此知道的消息。按这位隔友的情报,回哈尔滨无需二次隔离,但需要主动去社区报备。机场应该也有各区县的人接洽。
携程上的旅行提醒说,进入黑龙江需要下载“龙江健康码”小程序,并填报信息,获取绿码。赶紧下载了小程序,用手机和身份证号码注册。但填报信息时发现有一些项目不确定怎么填。最后两个人一商量,别填,万一填错了麻烦更大。不如等下了飞机见到社区接洽人请教明白了再填报。作为海外土包子党,既不熟悉国内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又不熟悉国内疫情的防控措施,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才好。
在北京工作时,公司楼下食堂是外包的。任何一名合格的中国人,对食堂的伙食标准都是颇有一些追求的。公司的同仁都很合格。于是就造成一个循环无解的现象。一家外包餐饮公司竞聘上岗,全体员工对伙食交口称赞,但长则月余,短则数周,又纷纷抱怨外包公司露出了狐狸尾巴,一旦上岗,餐饮质量就下降了。于是,积怨日深,重新来一波竞聘。
我一直很疑惑,到底真的是外包公司的水准下降了,还是外包餐饮特别容易使人审美疲劳。
我们的隔离餐连着吃了一周,我也审美疲劳了。午饭常常连一半都吃不掉,晚饭更是只能吃三分之一。唯独早点,总是吃得连咸菜沫都不剩。
古人“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我比古人也不差,吃了七天,知道鸡蛋、鸡肉很便宜,猪、牛、羊肉比较贵:西红柿炒鸡蛋和红烧鸡腿的上镜率高得有点儿过份。
除了吃饭,一天又一天,没啥新鲜事。隔离群里偶有小插曲,也能让大家激动半天。
一位隔友开房门拿东西,一时疏忽没抵住门,结果,房门它关上了……关上了……关上了!隔友同学被关在了屋外,好在手机在手,在群里呼救。工作组领班委婉地批评了这位隔友的大意,这大概算得上一次不严重的管理失误吧。另一位隔友,房间进门的门厅天棚莫名其妙漏水,修了一次,还是漏,住进水帘洞的感觉应该很糟糕。我的房间是背街的,只能看到酒店后院的一井天空和一个工地,视觉体验很不好。而对面的房间则面对车水马龙的南大街,整日看人家歌舞升平,对隔离期的人来说也是个小小的精神折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