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1 第3章 社会信念和判断(一)
第78页,社会世界的感知
在第一章导论的末尾,作者提到: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如果读完本书之后,你的批判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你对我们如何看待彼此又如何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么作为作者的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一向是一个很没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很容易轻信别人的话或者网上的消息,经常是没有自己的判断,那么,我选这本书还真是选对了。
第3章的内容“社会信念和判断”,对人们在感知、解释和回忆社会现象和自己的经历的时候所展现的偏差进行了讨论。
冷酷无情or慈善热情我们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和解释世界。我们并非如实的对现实进行反应,而是根据我们对现实的建构做出反应。
一张同样的照片,如果事先告诉参加实验者他是盖世太保的领导人,他们会感觉这个人面部表情“冷酷无情”;如果事先告诉参加实验者他是反纳粹组织地下运动的领导者并拯救了数以千计的犹太人,他们会把他的面部表情知觉成“面容慈善充满了热情”。
最后的结论是:我们通过自己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来看待我们的社会。
甚至,我觉得跟人们产生这些认识的时候的情境和个人情绪都有关系。我们第一次见到一个人的时候,会有一个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会影响我们之后的交往。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我们知觉到的第一印象实际上是跟很多因素有关系的。所谓的“成见”、“刻板印象”、“先入为主”等等,都是跟这一心理学现象是有关的。
关于“回忆”也是如此。我们会在提取记忆中信息的同时对记忆进行建构,也就是说对记忆会重新加工后表述。我们的大脑有时候会虚构记忆,会去重构我们过去的态度和行为。“毛毛虫化茧成蝶之后会认为自己小时候是小蝴蝶。”
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场景是:对共同经历过的一件事情,一个人说的和另外一个人的描述差别很大,里面固然掺入了个人的认知偏差,每个人对回忆的建构的不同也应该是其中很大的原因。
美好的回忆由回忆的重构我还想到了旅游的意义。我是一个非常热爱旅游的人,时间稍微一久,不出去看看,就会觉得不舒服,似乎有浑身痒痒的感觉。我多次想过,旅游的意义是什么呢?看世界、感受不同的自然与文化、增进夫妻和亲子感情、愉悦身心等等。读书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忽然有了一个更多的答案:美好的回忆。旅游的回忆无疑都是非常美好的,这份美好里面,不知道有多少是当时真正体验到的美好,又有多少是回味时我们对记忆的加工。一次次跟朋友家人谈起旅游的经历,那份美好就会一次次的呈现和加强。正如书中所说:人们经常会给回忆蒙上一层玫瑰色。
这种回忆中放大的美好可能是促使我们一次次背起行囊的极大的动力。
网友评论
接触心理学以后,了解到之所以我们对一个事物或者人产生一些自己以为的认识,这与我们自己的情境和个人情绪都有关系,之所以会有“成见”、“先入为主”等
等认知偏差,也是我们自己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内心里认知的不同呈现吧。
您的分享,带着我再次感受到,学习心理学还需要好好的感悟,用心去感受自己的,哈哈,这是个特别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