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传习录》第326天
时间:2022年6月26日星期日
志愿:
立志成为一名自省、感恩、利他、致良知的印证者、践行者。
陪伴好身边人,践行做好身边事。
|当|下|即|未|来|
今日功课
1、读原文:
邓艾民注版本《传习录》第 164条
《王阳明大传》上卷第七章“龙场顿悟”P300-304
2、读书践行心得:
《传习录》第 165条(6月20日-6月26日)心得:
原文:
1,关于陆澄的提问:‘来书云:“昔周茂叔每令伯淳寻仲尼、颜子乐处。敢问是乐也,与七情之乐同乎?否乎?’
2,阳明先生的回答:‘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
个人延展理解:
周茂叔:指的是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享年56岁,儒家理学思想鼻祖,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
阳明先生生于1472年与周敦熙相差455年。
伯淳:指的是程颢
程颢(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享年53岁,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
阳明先生与程颢相差410年。
不同之处:(原文:虽不同于七情之乐)
不同于七情之乐是指:圣人之乐是一种物来顺应的心态,内心安定发而皆中节的那种合适,是一种长久恒定的状态。
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不器,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无入而不自得焉。
七情之乐,指的是情绪,一种喜悦的心情,往往是暂时的,它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同。
相通之处:(原文: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
要理解阳明先生说“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的意思,我们可以再复习一下《传习录》第38条,先生回答陆澄人情世变下功夫话来辅助理解’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
圣人之乐是要随时随地、时时刻刻维持心绪的中正平和,也就是止至善,致良知。而达到止至善、致良知就是在人情世变上下功夫恢复心体之本然。人情世变指的就是视、听、言、动,喜怒哀乐,以及富贵、贫贱、患难、生死,七情之乐指的就是人情事变,达到圣人之乐就是在人情事变中磨炼,用心学里的话说就是格物。因此阳明先生说圣人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