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豪哥要上小学了,我突然意识到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而在此之前,豪哥的阅读,一直是在很浅的层次上随波逐流。
我意识到,书籍所形成的世界好像是另一个自然界,在这个自然界里,有鲜花树木,有高山丘陵,有江河大海,也有池水小溪;当然也有毒药和猛禽……那要怎样读书,才能既得到好书的好处,又避开了坏书的坏处呢?
诗仙李白读书有一个原则,即非经典的书,他绝对不读。他的这一个原则,也成了我的原则。李白的诗浑然天成,给人一种感觉,他的诗不受格律的限制,洒脱自由,仿佛像他这个人。其实,李白读书是非常认真刻苦的,那个著名的铁棒磨成针的故事说的就是李白。
要避开书的坏处,尽得书的好处,就一定要学学李白,只读经典的书籍;不仅仅我们自己要读好书,还要引导孩子们读好书。
有些父母可能考虑到学校的考试,因而要求孩子课外阅读。我觉得,从这个方面出发,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也确实非常必要;因为,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先不说中国的千百年科举考试只考语文,就说眼前的高考,语文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前所未有;语文的理解和表达不好,其它的科目既学不好也考不好。所以,针对高考,课外阅读就显得尤其重要。记得数学家苏步青先生曾经建议,大学里招生,第一门只考语文,语文不好,其它科目就不用考了,直接刷掉不录取就行。这当然不可能执行,但此说法也从侧面反应,语文有多重要。
可能还有人觉得,多做阅读,就是有面子,腹有诗书气自华嘛,饱读诗书的人大多谈吐不凡。其实,这只是阅读好书最浅最表面的好处,引导孩子课外阅读经典书籍,我觉得还有以下几点更深层次的理由:
1)让孩子一辈子不孤单。《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里,触龙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意思是,父母爱子女,就得替子女做长远的打算。
现在的父母们,引导孩子读好书,就是交给孩子一生的良师益友,孩子一辈子不孤单,又一辈子受益。现在很多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如若爱好阅读,即使在喧闹烦躁或困苦无聊的环境里,孩子们也能自得其乐。
2)给孩子们隐形的高质量的教育。经典书籍,是大人物们思想的结晶。阅读书籍,人们可以纵观古今,博览中外,可以获得洞察力,可以快速地提高自己。从大量的经典阅读中,孩子们会受到深层次的启发,他们相比阅读少或者不阅读的人,更能理解他人,更善于表达自己。孩子们将终身从阅读中受益,并在阅读中进行自我教育。因为经典书籍常常能提供镜像思维。
3)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能量引导的渠道。我和大部分父母们一样,相信大部分孩子都是天才。而在漫长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中,孩子们可能逐渐地被埋没了天赋的才能。当然,总有一些孩子,不屈不挠,最终长大,并拥有强大的创造力。我相信,有创造力的人精力更旺盛,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方向引导。因为精力这东西,既能成伟业,也能坏大事。精力和才华匹配,皆大欢喜;反之,精力和庸碌为伍,就容易闯祸。
杭州公益中学校长阿潘说:“一个有问题的初中生,70%是由于学业不佳造成的。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他可能在课堂上怪叫一声或者弄出一点什么动静。”阿潘校长长期面向青春期的孩子,他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学业不佳,孩子的精力过剩;精力没有放在学习上,或者跑偏了,又会导致学业不佳。于是青春期的各种问题也出现了。
史蒂夫·乔布斯前女友布伦南,既是画家又是作家。她说道:“我必须做创造性的工作,因为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人,但终其一生只在厨房做了餐点创造,最后她精神失常严重而长期住医院治疗。”她相信,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一生都受这种动力的驱使,如果创造力没有得到发挥,那么痛苦将使这个人患病,抑郁症、精神疾病就是这么来的。
作家毕淑敏曾经说,天才之所以做出巨大的令人震惊的创造,只是因为他们被自己的天才所裹挟;他们非做出来不可,否则他们会疯。原文大致是这个意思,这其实还是一个精力导向的问题。
孩子们在成长期,精力非常旺盛,无视他们成长的能量,不做相应的引导,那么当洪水来临时,你可能会束手无策。引导孩子热爱阅读,事情就好办得多了,尽管阅读是消耗脑力和精力的苦活儿,但是热爱它就会乐在其中。况且经典书籍常常提供很好的镜像,让读者反观自身。不喜欢阅读的人,在生活的艰难困苦中,很容易丧失进取的信心或者决心,而创造的动力又要驱使人们狂奔,于是,在真切的琐碎之中,人们抑郁或疯狂,或者转而沉迷于逃避,比如网络游戏,比如毒品街头暴力。
所以,父母们,一定要引导孩子阅读经典书籍,而且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当然最好从知道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