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作高深,看那些看起来正儿八经的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看的自己严重怀疑自己的智商,或许自己真的不是什么想象中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也到底改不了贩夫走卒、市井小民的本色,便索性拿起本小册子,好好的读一读,放纵一下自己的本性。
这本《一日三秋》便是这种情况下很好的读物,好在哪儿呢,好在它很有趣,有趣的同时又不是那么的滥俗。对于一本通俗读物来说,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尤其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想要靠不烂俗就能既挺直了腰,又赚到了钱,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做一名投人所好,摇笔杆子赚钱的人固然难,而做一名有点理想,不甘心随波逐流的作者,则难上加难了。《一日三秋》的作者无疑是很有些理想的人,在字里行间,能够感觉到作者为了找到那种微妙的平衡,而做的挣扎。
小说记录的是几代延津人的故事,而这几代人的故事里夹杂着总总的怪力乱神,在唯物主义者眼里,这似乎有些胡扯,仅仅是用来吸引读者眼球的东西,而在去掉了这些怪力乱神之后,故事整体上似乎也并无多少惊奇,就如同许许多多普通人的生活一样,充满了琐碎的恩恩怨怨,无谓的喜怒哀乐,总留下个众生皆苦的印象。但是那些怪力乱神确实是可有可无的噱头吗?我看未必,在那些物质世界贫乏的年代,精神世界也未必丰富,工作之外的生活哪会如今日一样丰富多彩,终日面对的是同样的人,同样的事,过得是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那些超自然的传说,自然会成为呆板生活中难得一见的色彩,成为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如果在这些怪力乱神里,加上一些因缘果报、命中注定的说教,那么这种传说,甚至会有种朴素的教育作用,这种作用甚至要比像模像样的教育更有效些。
然而,时光最是无情,把一日三秋反过来看,三秋也不过一日,如同过了短短几日,几代人就经历了自己的一生,曾经的那些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如同小说两百年的枣树,说过去就过去了,仅留下传说里的些许印记,而这印记终究也会随着传说的消散而消散。那些曾经发生在延津的怪力乱神,因缘果报,也曾经发生在许多别的地方,如今那种生活已经过去了,这些伴随着几代人的朴素说教,怕是也快过去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