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社I思想逻辑篇原创分享118
行动具有确定性选择偏好
人是需要不断的向外界获取资源才能得以维系其生存,这些资源包括吃穿住用行等方方面面。为了使行动减少多余的能量消耗,于是追求效率和效果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偏好,在面向未知的世界里,为了保险起见当面对一个确定的和一个不确定的选项时,必然会选择确定的,这就是行动所具有的选择偏好。
为什么人会有确定性的选择偏好,而排斥非确定性的选择偏好?回答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资源的稀缺性,体现在时间、人脉、资本等方面。如果所采取的行动没有确定性,那么无异于赌博,因此我们会看到有许多人会买彩票,但都是花几元到几十元,很少有人会花工资收入的一大半去买彩票,其原因就在于彩票中奖几率太低,不确定性太强了。于是对大部分人而言,选择踏实上班一定会优先于创业和做资本投资。在人的交际与合作领域也依然存在这样的逻辑关系,两个人之所以能够长期交往,是在于彼此性格习性等趋同,具有确定性意识及行为的直接感知。如果两人要合作也会优先选择这样的朋友进行合作,这也是营销中常说的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维系一个老客户的成本的重要原因。
人除了理性的一面,还有非理性的一面,表达为对玄学的认知,通常以个人修行和悟性为表现形式,比如对知行合一的追求,对易经阴阳风水文化的追求等。由于玄学认知超越了理性认知的范畴,故不确定性太过明显,比如:一个人如果选择修行,能到什么程度,达成怎样的结果未知,因此只能作为个人的精神信仰追求较为适宜,或者作为人生的一种辅助手段。当一个人还在为一日三餐忙碌时,你告诉他要多行善事,勤修行,多布施,这样就可以迎来美好的生活,此时的多数人显然是不可能选择玄学,而是选择理性来指导行动。因此,对于一个积极而理性的人会在众多可选项中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确定性选项,其它都是不确定的风险。
——【一铭】2023年11月2日星期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