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午十点半左右到客厅,看见孩子坐在沙发上低头玩平板。
我问:“在玩“生稀盐酸”?这个游戏名字孩子教了我两天,今天第一次说对。
孩仍低着头,手指不停的在平板上划拉,笑了笑说:“你终于说对了。”
我说:“玩了两个多小时了,累了吧?”
孩说:“不累。太好玩了。”
我:“可妈妈觉得你累,想让你歇会儿。”
孩:“那是,累死了,你就沒儿了。”
我说:“所言极是。”
孩子一边说话,一边低头玩游戏,丝毫沒有停止的意思。
我说:“再不歇,抢平板了,摔平板了。”
孩子抬头看我笑了笑,继续玩。
我走到他身边,双手抢过了平板,放到旁边的沙发上。抢的过程孩子沒有任何抵抗,笑笑的让我拿走了平板。
孩说:“歇歇,一会儿去洗个澡,试试新睡衣。这下你放心了,累不死了。”
以前,儿子常说:“家长老怕孩子玩游戏累死了,咋不怕学习累死了呢?天天让学习,歇会儿还逼着让学习。”
我一琢磨,也有道理的。
后来,他再说学习学了多久,我就说歇歇,别学了,累死了我就沒儿了。
学习事小,没儿事大。
当我们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觉察觉察你的行为是支持了谁?从本质上分清是支持了自己,还是支持了孩子。同时,还要能去觉察自己的标准是不是一致的,是不是双标的。比如:孩子学习再长时间,家长都不担心孩子会累坏了,还觉得学得时间越长越好,牵移到打游戏了,就担心打时间长了会累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