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最近在读的几本书

作者: Ciciy | 来源:发表于2018-01-29 10:10 被阅读56次

    嗨,朋友!你还好么?

    好久没有分享读书心得,不知你是否依然坚持阅读?这一次要分享的读书小感悟,来自于最近在读的几本书,他们分别是舒明月的《大师们的写作课》;梁晓声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路遥的《人生》。

    感兴趣的话就一同来聊聊。

    《大师们的写作课》

    好文笔是看出来的!听出来的!熏陶出来的!

    语言文字何其精妙复杂,埋头硬写绝对难以搞定。必须阅读经典作品,取法于上,写作才有可能获得实质提升。

    作者以此思路,带着我们一同鉴赏数位大师的经典佳作,意在从中领悟文学写作的种种技巧,从而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全书开篇以鉴赏鲁迅先生的著作为例,区别一般家作鉴赏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在小学语文的练习题中,你是否也经历过这么一道题:请分析鲁迅《秋夜》选段:“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标准答案是:鲁迅先生借景抒情,寄托着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愤怒与抗争,对被压迫者向往光明未来的愿望充满同情,对那些顽强抗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战士作了热情的赞颂。枣树就是战士形象的代表,因此不说“两棵都是枣树”更能表现出枣树孤独,借此烘托出枣树“顽强抗击黑暗、追求光明”的精神。

    看完答案,你理解这篇文章了么?

    是不是觉得哪里不对?一句话可以感受到这么多?答案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

    也许你和我一样,在语文课上并不能理解所谓的文字之美,只是为那不及格的语文成绩发愁。但当你跳脱了标准答案的束缚,自己用心去理解文字,慢慢的便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了。

    作者对这篇选段的分析:他的大脑里呈现出的情景如电影镜头一般转移,达到画面的切换效果,才是这样写的原因。

    是按正常人观察事物时,视线扫过的路径来写的。就这么简单。

    一语道破文章精妙之处的重点,一解当年小学语文的心头之惑。对文章的理解也更加通透。

    这才是对文章的赏析么!越看越畅快。

    作者以其独到的见解,仔细分析好文章的写作手法,让人真正的用心去理解、去感悟文章的好坏。

    他的很多对写作的看法和态度让我受益匪浅,穿插在鉴赏后的写作技巧,也变的有血有肉,非常益于理解了。

    在读的过程中,对如何写出更美的文字,慢慢有了一些想法。文字的美,真是让人忍不住去细细琢磨。

    真的很妙。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这本书我读了很久很久。书很厚,字很小,要说的很多,要研究的课题很宽泛。

    读完这本书,由衷的感觉梁晓声是位良心作家。

    光看这书名,课题真大,有作者居然敢谈一个如此宏观的题目。他是社会学家么?不是。

    且不说他讲的是否全面,是否客观,是否准确,作者自己能保证全书没有胡说八道么?即然出版了,那么勇气可嘉。

    我说梁晓声是位良心作家。

    他讲的肯定不全面,一定不完全客观,也许并不那么准确。他是一个作家,完全可以写点别的什么题目,但他选择要做这样的一件事,而且尽量的客观真实。

    书中他走访处于各个阶层的人,通过描述他们的故事,体味他们所面对的生活,来展现各个阶层普遍的生存状况,从中总结共性。

    他并不一定像社会学家,把社会问题研究的非常透彻,但是他用读者能接受的语言,相对客观的,将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描述给我们。

    我们需要一本这样的书,客观的去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

    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开动着的车,总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在往哪里跑。————龙应台

    前段时间PG one被封杀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在我看来,他被封杀是迟早的事。嘻哈比赛节目在网络热播时,我就惊叹,这节目居然给文化主管部门通过了。虽然没在电视频道中播出,但说明还是给了这些有个性的人空间,充分尊重各类文化现象。

    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放肆的胡说八道。

    23岁的饶舌歌手,可以表达自我,放飞个性。但当你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你便不能只做自己,是有一份社会责任在的。

    个人时你颓废,但是不能带着大众一同颓废;个人时你胡说八道没人管的着,但是不能向大众宣扬冲破底线的事。

    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只做自己,不去管这个社会到底是怎样的,不去理会我们的国家到底是怎样的,不去管我们的国家是要如何发展的。

    只是在做自己的同时,更多的人,连自己的未来都不懂要如何。那些直播间里的网红们,用大把的时间在表演自己,我想他们对于未来是没什么概念的,对于真实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也没什么概念。

    太无知,太单纯,所以很容易相信别人说的,很容易被蛊惑,被煽动,被利用。也许有天,有人有“充分的理由”提议要处决自己,也许自己都会相信,这就是正义!

    我们需要这样的书,客观的,认识我们生活着的这个社会。

    《人生》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这本书,老实来讲,没什么感触。作为一个90后,对那个年代并不理解。主人公的遭遇,在现代社会习以为常,不是人生的悲剧,只是一次小挫折罢了。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农村知识青年,从农村到县城又回到农村的故事。原本在农村当老师的高加林,失业后通过关系到县城工作,抛弃了他在村里的恋人刘巧珍,巧珍绝望改嫁后,高加林被检举又回到同村的故事。

    这本书讲的事,特别具有时代感,并不是人类生存面临的普遍问题。

    很多年代久远的著作,要反思的问题,现在读来都依然正在发生。但高加林的事在现在看来,却觉得不算个事。

    现在去县城,甚至大城市要比以前容易很多。我想,到县城的高加林必然会和巧珍分手,一来巧珍没文化,到城里来两人必然悬殊很大;二来两人也没什么共同语言,高加林必然一辈子嫌弃巧珍;三来异地恋必然不长久。

    况且高加林是受过教育的,他的命运如果是回去又继续做了农民,那教育的意义何在?

    现在的时代比当时容易许多,我想高加林多半会进城打工,或者开个养殖场、合作社什么的,去国外打工也说不定。总之他的人生不完全如此,这个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不知经历了那个年代,被本书感动的一批人,看到我的感悟会作何感想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阅读|最近在读的几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na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