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维度有真假和快慢之分?
是的,体验维度的特质有真假之分。当我们活在体验之中,体验就是真的,思维是假的。思维有时候具有很大的真实性,比如一个人把书写得很有感染力,讲书的人也很有感染力。之所以有这种感染力,是因为思维和体验相融合了。一旦思维和体验脱离了,就会陷入一种纯思维状态,没有体验,那思维就是无源之水,就是假的。所以,这是特质之一,即真和假。
体验维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快和慢。思维很快,能超越时间和空间,而体验很慢。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想,一想就是上下五千年,甚至上下五万年,一想就是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这非常容易。
所谓的头脑暴政,其实就是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思维就像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瞬间就能到西天,但是孙悟空取不到真经。唐僧一步一个脚印,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这样才能够取到真经。人做事的时候,如果活在思维中,用思维要求自己,就构成了头脑暴政。因为思维不仅看着自己,还看着所有做事的人。如果你出现这种感觉,那一定出大问题了。“你们怎么这么慢”“你们怎么这么差”“你们怎么还不明白”……有些父母辅导孩子做作业就是这样,其实都是活在头脑暴政中。他也批评自己,说“我怎么这么差”“我怎么这么慢”。
经常有书友说:“为什么我明白了,但是做不到?”你明白了,但你只是头脑明白,如果你想要做到,你得“取真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哪儿那么容易。所以用体验做事的人,就会自动地慢下来,而且他最初的慢会成就最后的快。思维和事物构建的关系,是虚假关系。用体验做事的人,尊重自己感觉和内心的人,构建的是真实关系。真实关系是可以成长的,虚假关系成长不了,这是人和人之间最显著的区别。
虚假关系的成长曲线和抛物线类似。刚大学毕业或者读书的时候,真实关系和虚假关系的差别不明显,因为读书时我们学的是知识,但是一旦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就会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比如,你二十二三岁开始工作,逐渐累积一些经验,开始上升,但上升不多,到大概35岁就会开始下滑,你的记忆力、体力各方面都不行了,这就很悲催。但是如果你构建的是真实关系,你的成长是几何指数上升的,是幂次曲线型成长,越老越值钱,不用担心有一天会被淘汰。无论时代怎么发展,你都不会被淘汰,因为这是真实关系带来成长的结果。
真实关系真的非常重要,同样是看书,有的人为了显摆,看我读了多少书,看我会说多少名言警句和故事,不与自身联系,不反思,不思悟,看多少书也不会有太多成长。
有的人为读书总是记不住而苦恼,这没必要,只要你沉浸在书里,即便没记住,去体验它就好。实际上,这就是体验和思维的关系。记住书上内容的方法有很多,但更重要的是知道记不住也挺好。因为你体会到了。
体验就是要慢慢来,慢慢来。
全能自恋加思维非常可怕吗?
是,全能自恋加思维,是一个特别可怕的结合。人为什么会向思维认同,就是因为受到了全能自恋的驱使,我们希望立即完美地掌握事情。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太着急了,急着学会,急着一点就通。我们应该別着急,慢慢来。不要指望自己把书读一遍就懂,其实读个大概就可以了。
人的学习习惯或者你所处的维度,都跟你童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有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