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5岁,出身农村,硕士毕业,央企工作……
这一连串的标签,绝大多数人想到的,都会是一个农村少年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实现逆袭的故事。
但,遗憾的是,接下来的标签急转直下:
愤然辞职,求职碰壁,无处谋生,四处流浪……
而更可悲的是,这个本应该奋斗拼搏的90后小伙子,最终被5万元彻底压垮了。
25岁的罗正宇在这一天,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这段痛苦的人生。
老父亲看着死去儿子的遗物,捧着儿子的手机,几度崩溃落泪。
罗正宇手机里的便签写着他的遗书,字里行间透着赴死前的悲凉和无助:
而逼死罗正宇的5万块钱,全部是他在网络借贷平台上欠下的高利贷。
又一次,网贷,逼死了一个本应享受青春年华的90后。
2
21岁,出身农村,考上大学,热爱足球……
同样是让人看起来充满阳光和期待的标签,仿佛眼前已经出现了一个追风少年。
但遗憾的是,接下来的标签再次让人悲凉:
接触赌球,小赚一笔,借钱押上,赔的精光。
就像21岁的郑德幸生前在一个足球论坛上写的一个帖子《讲讲我的故事大二学生负债三十多万》中说的:
“如果这是个终点多好,可惜我没有。”
他说的“这”,是指当时借了同学800元下注赌球,结果球队奇迹逆转之后,他赚了7000元。
而正是这一次中大奖,让郑德幸彻底all in赌球。他开始做起了靠赌球发家的美梦,梦越做越大,借的钱也越来越多。
可结果却是,越赔越多。
实在无力还钱,他只好跑去求助网贷。可网贷的高利息以及不停手的赌球,让他的债务越来越重,自己的贷款还不上了,他铤而走险,开始悄悄利用自己班长的身份,记录下同学的个人信息,然后以同学的身份去各个2网贷平台借钱。其中一个同学,短短时间里竟然在10个网贷平台,签下了11万元的债务。
为了补上自己捅下的窟窿,他不得不拆了东墙补西墙,最后却发现,窟窿越来越大。
郑德幸也渴望靠自己来救赎,他一个人跑去青岛打工,希望把债务能够还清,但对于一个家境本就贫困的农家学生来说,60多万的巨额债务,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样,似乎永远都无法填满。
然后,绝望的郑德幸,给父亲母亲发了最后一条短信,跳楼自杀。
再一次,网贷,逼死了一个本应享受美好大学时光的90后。
3
哎,说起网贷,不得不说说曾让所有人都唏嘘不已的校园“裸贷”事件。
将近10个G的裸贷视频、照片被泄露在网上,公众才意识到,原来真的有那么多女孩子,为了钱而搭上了自己。
其中有个女孩,因为自己做微商生意亏了钱,跑去裸贷借钱,结果生意没有好转,欠款却越来越多。
而无良的裸贷公司给她的父母发去了一张女孩的裸体照片。
在几近崩溃的父母的逼问下,女孩才承认,自己贷款欠了钱。
可那时,欠款已经几十万,女孩实在不敢告诉父母,只好用“欠了一两万”搪塞过去。
于是,一两万的利息还完,父母以为事情已经结束,女孩却彻底陷入了绝望。
某个夜晚,她选择躲进一家狭小的宾馆,给父亲发了最后一条微信,然后烧炭自杀。
微信里说:
爸爸,让我再自私最后一次,下辈子我再把钱换给您!
再一次,再一次,再一次……一个年轻的生命被网贷夺去。
4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裸贷事件中,最坏的人是谁呢?
得赞最高的,是那些无良的放贷者。那些违法高利贷,用低门槛来吸引那些涉世未深的女孩,然后用照片和视频拴住了女孩的未来,再无耻地将女孩们的人生彻底毁掉。
是的,那些违法的裸贷、高利贷,确实像是吸血的恶魔,必须严惩。
而这一两年,随着各种网贷恶性事件频发,国家对于网贷P2P,尤其是校园贷,现金贷,已经开出了极其严厉的罚单和制度。
深圳市钱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第一网贷)最新发布的《2017年全国P2P网贷行业快报》显示,经过一年多的整治,P2P网贷发展多年来呈现出的“快、偏、乱”野蛮生长三大乱象已经得到根本性改变。
但是,我们在反思这些网贷引起的自杀事件时,谴责那些违法贷款公司,固然重要,但其实撇开那些高利贷、违法放贷的P2P公司,其实绝大多数网贷公司都是合法的。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很多网贷引起自杀案件,或许真的不能简单的将锅都甩给“网贷平台”。
我们回顾一下前面的三起事件吧,想想他们三个人为什么会走上网贷的不归路?
第一个,罗正宇,辞去工作,然后流浪,无法支撑开销,然后自杀。
第二个,郑德幸,染上赌博,越赔越多,铤而走险无效,然后自杀。
第三个,裸贷女孩,生意失败,借钱补洞,洞却越来越大,裸体照片也接踵而来,然后自杀。
第一个自杀的原因,其实是:懒。
一个硕士生,辞了职,不是努力工作,开辟新天地,而是一蹶不振,四处游荡,这不是懒是什么?
第二个自杀的原因,其实是:贪。
一个大学生,足球当爱好无可厚非,可把爱好变成了赌博,相当于作茧自缚。为什么要远离赌博的人,因为他们过于贪婪,贪婪到五谷不分,六亲不认,铤而走险,自取灭亡。
第三个自杀的原因,其实是:愚。
不能不说,这个女孩是最让人疼惜的一个,她借钱并不是染上了恶习,并不是希望不劳而获,而是希望可以通过借钱支撑自己的生意,多赚些钱孝敬父母。但女孩却用了最错误、最愚蠢的一种方式。
当然,这样给所有事件定性未免太偏颇。原因何止这些,越来越倾向享受生活的消费观,以及部分爱慕虚荣借钱消费,提前消费,不考虑自身承受能力的消费……
汇成一个词,就是越来越无法填满的欲望。
5
想起了雨果在《悲惨世界》里的一句话:
男人因穷困而道德败坏、女人因饥饿而生活堕落、儿童因黑暗而身体羸弱。
10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已没有那么贫困、饥饿、黑暗,但我们的欲望却比这些更加可怕。
死者已逝,愿安息。
K叔。
完
我是简书作者kris,
85后/二胎爸爸/会计在读博士/500强央企/减肥达人/马拉松跑者
这几年干过的丧心病狂的事有:
3年陪孩子读了300本书/一年大山支教/半年拿到10个500强offer/2个月在职考上了财经类top学校会计学博士/半个月训练完成首个马拉松/1个月瘦了20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