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亲眼见过厉害的中医是什么样”?
这个问题我很好奇,也特别想听听广大粉丝朋友们的故事。
所以,我先写答案为敬,希望你们也可以踊跃的在评论里写下答案。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由于我体弱多病,经常就医服药,时间久了,我从中西医里面发现了一些潜藏的人生大道理。
今天,我就把自己的总结和应用跟大家一起分享。
-01-
一次夜里,我突然上吐下泻发高烧,从症状我立刻判断自己是当天下午吃坏了东西导致的腹泻。
但我发现肩胛骨以下总是抽搐的剧痛,这让我有了一种不好预感。
我立刻上网查找资料,反复推测之后,我确认自己是得了急性胆囊炎。
清楚了自己的症状并且有了明确的命名后,我又查找了一些有关胆囊炎的医理知识发现不是什么大病,悬着的心立刻放下了。
心情放松了,高烧就慢慢退下来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整个人基本就痊愈了。
可当天傍晚的时候,我又开始低烧了,突然回想起以前看过一些文章介绍,莫名的低烧很有可能是白血病的征兆。
这一想,我被自己吓的急火攻心,多方查证资料之后无法自行确诊原本只是低烧,一下子烧到了39度。
当时已经深夜,原本想忍耐一下天亮去医院检查,但不能给病症命名的的焦虑和紧张一度开始让我呼吸急促,一时间竟然休克了。
家人也吓得赶紧叫了救护车,等我醒来的时候鼻子上插着氧气管,我吓的面色苍白,那一瞬间我甚至连遗书都想好怎么写了。
结果医生告诉我没啥问题,就是普通的腹泻引起的发烧,开了十块钱的退烧药,回家吃了好好休息就行了。
我一听急了,感觉这医生太不负责任了,我都休克插氧气了,竟然说我没事。
我怕自己万一有什么病,被这值班医生误诊耽搁成晚期了,就央求他给我做下检查。
无奈,那医生就给我开了个抽血化验的单子,煎熬的等了半个小时之后,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我还是不放心追问医生到底得的什么病,医生说就是急性胆囊炎,这次诱发是因为吃错了东西,休克是因为过度紧张导致的心率不齐,整体没啥问题,多休息,注意饮食就可以。
这番话像是一颗定心丸,终于让我心里悬着的石头放了下来,原本打算回家吃退烧药,结果半路上就退烧了。
-02-
后来,由于腹泻让我身体变的很虚弱,总是无缘无故的眩晕,我自己判断可能是贫血,吃了一些补血的药无济于事。
家人建议我去找个老中医调理下,说实话我对中医还是有些看法,总觉得那是一门玄学,让我没有掌控感。
但我还是听从了家人的建议,找了民间一位名气很大的老中医。
面诊的时候,那位老中医问我哪里不舒服,我就说自己患有急性胆囊炎和贫血。
老中医一听面露不悦,当即说:“什么贫血,胆囊炎,在我眼里没有病只有症,你只需要告诉我你那里不舒服就行了,我们中医讲求的是对症下药,不是给你的症状取名”。
我就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症状说了一遍,老中医看了一下舌苔号了一下脉,就给我开药方了,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
[图片上传失败...(image-a7c658-1568706655211)]
临走前,只是嘱咐我,保持心情愉悦,按时服药就会痊愈。
我将信将疑的吃了一剂药,结果整个人精神饱满力量充足,之前眩晕的症状全无,甚至连多年不治的痛经也彻底好了。
[图片上传失败...(image-b6601d-1568706655211)]
这让我大为惊叹,同时也让我悟出一个道理。
西医帮助我们弄清楚病因、病症、病果的过程,是给病症命名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明确的认知,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掌控感。
这种掌控感,会我们降低焦虑感,对于病情的恢复有时候是非常有利的。
相反一些较大的重疾,病人一旦得知了病情之后,会加重焦虑感和紧张感,对于病情的恢复反倒不利。
这个时候,如果能应用中医的思维“看症不看病”,不知道自己得的啥病,只专注的去解决症状,对病情的恢复反而又是有利的。
这套中西医的诊病方法,后来被我用到了生活中,帮助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比方说,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这种负面情绪严重的影响了你的生活,那就尝试着给这种负面情绪命名。
举个例子,我有一次在公司被老板批评了,心里不快回家后发现先生没买菜煮晚饭,就对他大发脾气。
先生被我骂一顿气没处撒,看到放学回家把书包弄坏的儿子,不问缘由的骂了儿子一顿。
儿子觉得很委屈,直接摔门进了房间,刚好看到家里的猫把他的台灯撞到了,儿子顺势一脚就把猫踢到了床底下。
最后,全家人都不吃晚饭,各自躲在房间里生闷气。
我的坏情绪开始蔓延,我觉得自己简直婚姻不幸,觉得自己的生活糟糕透了,甚至想到了离婚。
我突然想到了西医给病情命名的方法,就把我的这坏情绪命名叫“踢猫效应”。
得知了明确的病情之后,我就立刻对症下药。
我开始分析,让我产生坏情绪的源头是老板的一通批评,他的批评不中肯,我不服,我需要他给我一个说法。
我当即打电话给老板,但我没有直接质问,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询问他是不是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所以对我大发脾气?
老板立刻跟我道歉说自己今天情绪的确很不好,因为妻子要跟他闹离婚。
无故批评我,事后他也很后悔,但出于面子没有第一时间跟我道歉。
得知老板是因为自己的家庭私事而情绪不快才责骂我,并非因为我工作出现失误,这让我心中的委屈瞬间就放下了。
挂了电话,我就去真诚的给家人道歉,先生也给儿子道歉,儿子抱了那只可怜的猫。
原本看起来要闹的很僵的关系,在我查明了问题的原因之后,瞬间迎刃而解,一家人和好如初了。
这个命名的方法后来我经常用,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例如我给自己命名“唠叨妈妈”、“邋遢妻子”、“夸张小姐”等等。
这些给自己命名的过程,让我时刻自省的同时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掌控感。
可总归来说,这些负面标签还是让我觉得不光彩,我就会尝试着一个一个查明问题的源头,然后彻底的揭下来。
每揭下来一个标签,我就离更好的自己又近了一步。
然而,这个方法也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的。
例如,我经常看我一位同事不顺眼,她成天迟到早退,遇事不敢承担,不负责任,我就给她贴了一个“不靠谱”的标签。
这个标签让我看她做任何事情都不靠谱,尽管有时候她也出色的完成了工作,我依然觉得她是投机取巧。
她自己也觉察到了我对她的偏见,就主动找我谈话。
她说:“也许我不是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员工,但也绝对不是一个能力低下的饭桶,请你就事论事的看待我,不要再对我有任何偏见”。
这番话让我感到羞愧,也让我想起那位老中医的话“只看症不看病”。
于是,我尝试着跳出结果看表现,她做的正确的地方我不吝夸赞,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也客观指出并耐心纠正。
一段时间之后,原本我判定为“不靠谱”的人,竟然成了全员里业绩最好的一个。
你看,我们生活中常常说的“为人处事”,其实就是一套中西医结合的辩证法则。
“为人”就是西医辩证病情确诊,认识自我的过程;“处事”就是中医对症病情,给出方法论的过程。
对待自我要有清晰的掌控感,对待他人要多关注过程。
说白了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毕竟我们都不是圣人。
但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不会高举道德旗帜上纲上线,也不会求别人按照我的行为准则去办事,更不希望别人按他的标准去要求我办事。
关于文章您有任何想说的,都可以在评论下方畅所欲言,和广大网友一起互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关注青瓜说,为您解读不一样的人生百态,您的点赞,收藏,转发,评论,就是对我继续码字最大的鼓励,如果故事对您有启发,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