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农桑旧事:之六,晒稻子

农桑旧事:之六,晒稻子

作者: 唐都浪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4-23 01:28 被阅读0次

十七、晒稻子,归仓

稻子在稻田里割倒,无论晒得多么干;扬场扬好的稻粒,还都很潮湿;并不能立即运回家里归仓。再下来,就进入收获的最后一道工序:晒稻子。

晚秋时分,半上午以后至半下午时段,阳光还有一定温度。吃罢早饭,等露水退去,就到场上来,把成堆的稻粒平摊开来,用木揿搅成小行。每过个把小时,再搅一遍。正午时分,更要勤搅。

每次搅稻粒,小行正对的方向,顺着太阳光直射角度的变化而不停变化。傍晚将要起露水时,再把稻粒收成堆,用稻草笼苫了,以防止露水浸湿。

古代水碾水磨图

晒稻子,需要一个多星期。而晒蛮稻、就是碾糯米的那种稻子,则需要十天左右。晒干的程度,以搅稻粒时能不能见到一些米粒为准;就是说:搅稻粒时,倘若搅出米粒,说明稻粒确实晒干了。

归仓前,稻粒必须晒干,不然就会发霉。因此,晒稻子的最后一战,自然也很重要。这段时间,几乎家家在场角有用稻草搭起来的一个小草庵;到晚上,就派一个人睡在小草庵里,看守自家粮食。

早先时代,各生产队都设有本队的场坊和场官;用于堆放工具,看守粮食。晒稻子的一个多星期,小孩晚上在场上捉迷藏。

玩累了,就睡在草庵。有胆大开放的男女青年,会生出恋爱故事或情爱新闻;我们姑且称为收获之恋。

十八、碾米、捞捞饭

稻子晒干,灌进袋子窝一阵,就可以掮到碾房碾米。稍大的村子,基本上都有本村的碾磨坊。老式碾米机十分简陋,碾米前,先把稻谷在机器上脱皮;至少两遍;再用扇车扇去稻糠皮和碎渣沫。

早在民国时代,草邨就有水磨和水碾。建国多年后通了电,就有了机电碾磨坊。但碾磨设备,都很简陋。

碾米的时候,先在电碾子上初步脱皮;进一步分离米和糠,主要靠手摇扇车、簸箕、筛子等农家器具。

老式碾米机

这些家伙,我有记忆,小时候见大人使用,自己并不十分会操作。如此简陋的工具,无论怎样努力细作,总难免米中残存有砂粒。

家乡人对付米中的砂粒有两种办法:一是淘米前,像澄金子那样:用大盆小盆互倒,把米中的砂粒澄出来;叫澄米。

二是吃米饭的办法,与现在有所不同:锅中先添足水,烧开后把米倒进去,煮两煎;到七八成熟的样子,再用笊篱边浪边捞,把米饭捞进盆;如此以来,砂粒就沉在汤里。

捞捞饭

然后,把米饭盆架在锅杈上,用慢火蒸十来分钟即可。这种办法蒸的米饭,很筋道、很好吃;我们称为:捞捞饭。自然,煮米饭的汤还可以喝;在米饭汤撒两把苞谷糁,熬成粥更好喝,简直就是天上玉浆。

九十年代初,出现比较高级的一次性碾米机;可以直接把稻谷中的砂粒处理掉;再不用受这些麻烦;新式碾米机,碾米很干净,能直接用电饭锅里做米饭。

十九、麦稻产量及其它

沣河流域,田地肥沃。早先的困难年代,总不至于受饿。分田到户后,农民勤耕细作,家里多余的粮食,根本吃不完。

以八三年的大丰收为界,沣河流域上游一带的村庄,水稻平均亩产量都可以达到或超过四担;担,或称:石;一石稻子,约二百斤;四石,就是800斤左右。倘若是肥沃土地,种庄稼的好把式,有时还能达到五担。

那些年,父亲管理庄稼特别精心,家里连承包地总共不到八亩,某年打下将近四十担干稻子。这就意味着:秋季的净亩产量,已超过了千斤。因此,父亲受到镇政府和县农业局的表彰,并有广播稿宣传。

八三年水稻大丰收

接着,父亲又办起当地最早的小企业:水泥钢筋预制厂,家里很快盖起楼房。其实,当地许多农家人,倒并不在乎住不住楼房。老式砖瓦结构的土房,只要是新建的,住起来冬暖夏凉;比住水泥钢筋的楼房受活得多。

当地农户,之所以接二连三盖水泥楼房,主要是因为:有了水泥地面的院子和水泥面的房顶,晒粮食就会方便很多。

某年秋忙时分,恰好碰上连霪雨;盖了楼房的人家,晾稻谷的地方很多;因雨前很快在院子晒掉大的水分;这些人家的稻谷,就没有发霉。

发霉的稻谷,重新晒干,仍然可以碾米,但吃起来肯定不香。因此,乡村许多人家后来陆续都盖起楼房,以便晾晒粮食。

过了几年,在县城边读中学;曾把县城和街道的居民同学带去家里玩。他们无意中发现我家楼上的粮食仓库;先是吃惊羡慕,接着念叨起居民买粮吃的艰辛。的确,对百姓来说,只要家中有粮,心里就不会发慌。

唐都浪子《草村产业纪事》之:务水稻

相关文章

  • 农桑旧事:之六,晒稻子

    十七、晒稻子,归仓 稻子在稻田里割倒,无论晒得多么干;扬场扬好的稻粒,还都很潮湿;并不能立即运回家里归仓。再下来,...

  • 农桑旧事:之五,收稻子

    十四、光场,割稻子 为包胎期的稻子打两三遍农药,不断操心防虫防害,直到稻穗扬花两次,才又算一局。这段时期气温明显回...

  • 农桑旧事:之三,抓稻子

    七、抓稻子 二遍稻子搂毕,小暑已过、快到大暑时分。这段时期天气炎热、水肥充足,田里的秧苗,分蘖猛长。长大的秧苗,不...

  • 农桑旧事:之四,拔稗子

    十、拔稗子 抓完两遍稻子,时令大约到大暑前后。 这时候,稻苗的枝叶生长很快,把稻田株间行间的空隙轰得严严实实,田中...

  • 农桑旧事:之十,务莲藕

    一、掏藕秧 当地人把种植莲菜称为:务莲藕;这是沣河流域上游农户,获取现金收入的主要农副产业;生产队时代,就一直进行...

  • 农桑旧事:之九,米产业

    二十六、粜糯米 粜糯米,是当地普通农户的主要收入。沣河流域,仅秋季各类粮食及瓜果蔬菜,以拥有的土地数量计算,人均产...

  • 农桑旧事:之七,打草帘

    二十、收布叶,拢稻草 把稻子晒干,用蛇皮袋子灌了、拉回家堆放在楼上的仓库,收获总算完工;时令已到秋末的霜降时分。 ...

  • 农桑旧事:之八,换大米

    二十三、换大米,换面 当地人并不十分喜欢吃米饭,更没有天天吃米饭的习惯;尤其出力干活的青壮年农民,经常报怨吃米饭不...

  • 农桑旧事:附六,老风俗(下)

    一、腊八节与腊日 冬至过后,天气会一天天长起来。沣河流域上游有民谚曰:过了初五,长一斧头;过了腊八,长一杈把。意思...

  • 农桑旧事:十四,种青麻

    一、麻业与麻事 关中地区,很少种麻类作物,沣河流域上游更少。但我的记忆里还是种过;当地人叫作青麻。 青麻,也称苎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农桑旧事:之六,晒稻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qx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