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编者按丨
文人书法大家旭宇先生诗书之外,常年徜徉于传统文化的经典阅读。其有感于伟大复兴的时代,通过以点带面,探赜钩深,选取代表性历史人物和事件,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文人札稿形式开启与历史经典的对话。奉献出其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
《寄给历史之书札》凡30则,其所对话历史人物既有帝王、圣哲、忠臣、武将,又有诗人、书家等,涉及历史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其语言既庄重,又诙谐幽默,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读后给人以启发、思考和回味。旭宇先生是中国书协原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楷书研究院院长等多个头衔。但他最认可的是自己永远是农民的儿子,是一位终身向学的学人。他同时又属于两个族,一个是草根族,一个是追星族。他所追之星,不是娱乐圈明星,而是历代先贤圣哲。先生把与这些历史人物的对话看作是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洗礼和再教育。其中既透露着历史沉淀传承的厚重,又体现着时代精神的鲜活。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2017年春连续在《书法报》发表后,引起书界及社会巨大反响。《书札草稿》也被收藏家携去珍藏。书法评论家李庶民、西中文、张瑞田、胡湛、陈智、邱世鸿等,认真阅读,仔细剖析。认为《旭宇寄给历史之手札》以简明的语言,批判或肯定诸历史人物。其既具经典传统性,又具有时代的文化审美属性。其既是当代的,也是属于历史的。
自本期始,我们将逐则分期转载发布,并附我们不成熟的阐释。让我们一起再次分享文人书法大家旭宇先生的历史穿越之旅。
丨写在前面丨
我是草根族出身,一介书生。虽所学不深,但终身向学,并且认为生在中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人生一大幸事。在度过的几十年间,接受华夏先贤圣德的洗礼,接受他们的教育,成为他们的粉丝,明了一些事端,“涤秽浊兮存正灵”,该是何等的自豪和快乐。
中庸之道,是人间正道。环顾世界,唯有我华夏文明有此盛德,并且自古至今发扬光大,永不断流。这是天道,以人为本,国强不霸,惠泽四邻。天之道上善若水,有百利而无一害,行之正而弥之远,是以华夏文明数千年永放光芒。虽然曾遭外来之侵,但我国文明总是使那些外来江河融汇一起归于华夏之大海。因之,我们文化自信!
细数自己走过近八十载路程,唯孔子教我以正,唯老子启我以清,唯释家示我以和。五十年前,我开始读老子的《道德经》,那时迷蒙不知所言,但一直读着,近晚年才有些感悟。得知“修德于身其德乃真”,从自身做起,常思己过,消除秽浊,以存正灵,并以“正灵”聆听圣贤教诲,悉心感知,以此察史观人,于是有了些想法随时记录下来,并于去年拈笔成文,题曰《寄给历史之书札》,计三十通,获《书法报》之支持,辟版刊发。其草稿虽书写狼藉,亦被一藏家索走,也交给另一家出版社付梓。一份书札,两家出版,是我始料不及的。
我只是喜欢读些古书。在伟大时代的今天,有领袖的号召,感知前贤的心音,在躁动的年代能使自己的情怀安静下来,享受一下清福,得到一些启示和惠泽。尤其是老子之学让我毕生追寻,那样的一种大智慧常使我拍案称绝,天门顿开。读着,读着,有时夜间坐起来领会深奥,冥想两千多年前圣贤的音容厚貌,句句真言,心神向往之。
于是开始写些手札。此后,我又与好友郗吉堂合作,撰写了三十篇《老子与书画》短文,拟于二〇一八年岁始在《书法报·书画天地》刊出,算是我学习老子心得之点滴。感恩先贤,感恩伟大时代,感恩天心清若水。
“好读书不求甚解,鼓瑟足以自娱”,此语应是写照于我,才疏学浅,笔墨不精。媳妇再丑总是要见公婆的,深望各大方家不吝赐教,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旭宇写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太行东麓
书影
丨简介丨
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族,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嵇康身后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不仅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次,及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宗教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
嵇康信奉道教,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
草稿
正本
丨释文丨
书呈嵇康贤者:
君乃怀旷世奇才,寄意林泉之大贤者,是君之抱负难以实现乎,才有此举焉?世言以才获祸者,有矣。君其一也。拒入仕而遭杀害,广陵散无继也。悲夫上苍何等不公,而今人均入仕而苦谋,以致不怕犯法,与君何别之有。
书寄九泉之下难安者
公元二000后十六年 白阳
丨解读丨
惜才之作,叹文士命运多舛,清节难守。
至圣先师教导说:学而优则仕。照理,这话没错,学而有成,为国效力,理所当然。因此,有人循此大为风光,但也有人因此而大触霉头,稽康就是这后者中的一个,且所触霉头极大,是被砍去了脑壳。
建安之后,魏代汉统,中国南北,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成就,以曹魏集团旗下的阮籍,稽康最高。稽康的诗稍逊于阮籍,但他散文写得好,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嬉笑怒骂,天下惊心,可见那犀利,那动情,实在不下于后来骆宾王的《讨武氏檄》,还有他还是那时极有名的音乐演奏家,一曲琴曲《广陵散》绝倒天下。可知稽康才学,冠于一时,不然老曹家何以选他做女婿?文人本来手无缚鸡之力,但文而有名,这名就成了人气地标。政治集团要他们选边站,想躲都躲不得。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七个著名文人走出都市的喧嚣,走进竹林,以求一时耳根清静,史称“消极避世”。但是政治看中了他们,一定要他们站出来摇旗呐喊,鸣鼓击金。七人中的五个人终于走了出来。走进司马昭的大将军府。剩下稽康,向秀俩人,还要死硬。七人中大哥山涛山巨源替他们布好了局,谋好了官位,还写信千劝万劝,俩人就是不听,尤其那个稽康,写信回骂大哥如同禽兽。这倒也罢,毕竟弟兄情谊为重。但刚烈峻激的稽康,在沉重浊滞的政治气氛挤压下于愤怒中又得罪了一个一时极著名的小人,也就是前朝著名书法家钟繇的二公子,《三国演义》中“入西川二士争功”中的钟会,他是司马昭的心腹,文采很差,却也要附庸风雅,写了一篇文章,想叫稽康给看看,提个修改意见最好,肯给美饰美饰更好。他不敢直接送给稽康,隔墙扔进院里。不用说,稽康对这玩艺儿睬都不睬。他与向秀要到乡下开打铁铺了,熊熊的炉火,也许会融化他心头的冰。钟会费了很大劲,终于找到他们的打铁铺,向秀在拉风箱,稽康锻造,钟会站在他们旁边,象一条狗。钟会走了,司马昭的杀心也定下来了。文人的小命,在大将军的眼里,不过是脚底下的一只蚂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要有足够的权力,不怕你清名通天,清名盖世,抹黑你,容易。
稽康的末日到了,但他依然坚决地维持着心头那盏明灯,那份追求,那种文化人气节。这是真的生命,是千古文化的精华凝结。弹一曲《广陵散》,舒展文人的清风清神清骨。潇洒淡定,写一纸无字的精魄颂,贴在晴空。
稽康走了,他以撕碎生命的方式,为中国文人留下一帧美丽剪影,这就是中国文人的文人气节,文人精神,一种传之久长的绝代清音。
丨艺评丨
旭宇的楷书、行书,是当代书法创作重要的一部分。当代书法理论界与评论界给予了公正的评价。功成名就的书法家,本来可以“固步自封”,在一己的天地里徜徉。旭宇偏不,他知道,一位有理想的艺术家不能原地踏步,尽管被人称道的“原地踏步”很优美,但,必要的挑战,必要的否定,是一位有追求的艺术家不断超越的前提。因此,我们欣慰地看到,已逾古稀之年的旭宇,以他系列书法创作《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带给书坛一阵清风,一股激情。
我关注旭宇的书法创作。他的《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是当代书坛的创新之作。也可以这样说,旭宇以他的《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对书法创新进行了大胆实践。
《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借鉴传统书札的形式与风格,更重要的一点,是旭宇与历史伟人的虚空对话。有关政治、历史、文化,有关民生、信仰、修为,在文辞中显现。文墨一体,先文后墨,文墨兼优,这是传统形态,也是创新的根本。旭宇从这个起点出发,实现当代书法的创新梦想,一定是有的放矢,有所收获。
——张瑞田,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丨作品丨
丨艺术家丨
旭宇,号白阳,著名诗人、当代文人书法大家、一级作家、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北省政协文史馆名誉馆长、河北省政府参事等职务。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
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将书法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旭宇先生以其数十年不懈的耕耘,在诗、书、学诸方面都多有建树,并取得了突出成就,享有极高的声望和荣誉,是当代诗坛和书坛的领军人物。他的诗,关注时代,正气高亢,刚健清新,自成一格,在诗坛影响深远。他的书法,楷、行、草皆善,彰显出全面大家风范。行书宗法晋韵宋意,飘逸劲健,富有书卷之气。楷书化魏融唐,率意和自然,是其今楷理念实践的全新范式。草书创作,达到了飞扬畅达,连绵贯通的高妙艺术境界。
他在学术上独具创见,体现了他丰富的学养,他倡导诗书互化的学术思想和适应时代的“今楷”的理念,以及弘扬“兰亭精神”等,都为诗坛、书坛所重。旭宇先生诗书学兼修,德艺双馨、品格高尚为社会所称誉,是当之无愧的全国艺术大家,在当代文坛具有典型的范式意义。
资料由北京松云堂画廊编辑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