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的习俗是一年扫两次墓,一次是清明,一次是中秋。今年清明我有回乡,原计划中秋也回去,因再次突发疫情,遂作罢。
中午大哥在微信群发来扫墓图片。尽管清明刚扫过墓,短短几个月,爷爷奶奶和父亲的坟头又长满了杂草。大哥说砍劈树枝杂草,手都磨起泡了。“今后你们要回来扫墓,我已经越来越老了,精力大不如以前了……”
我知道,大哥此言的用意。侄儿侄女纷纷回应表示,疫情过后今后要常回乡扫墓。听闻此言,我沉默不语。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一向遇事刚强倔强顶天立地的大哥,开始向无情的岁月示弱。那一瞬间,我内心飘过一丝的伤感和悲凉。大哥已近花甲,两鬓斑白,已然不再年轻了。
从记事起,上大学前,我还是经常陪同家人去扫墓的。至于祖先是谁谁谁,我多数只听母亲讲述,其实也并无多大记忆。我只记得爷爷奶奶的名字和他们的墓地在什么位置。爷爷的上辈祖先的墓,我是没有太多概念的。家族祖先哪个墓风水好能助子孙后代发财发达,我也是听听。家族内部偶尔也会有这样的声音:哪个祖先的墓发谁家,谁家去扫墓,搞得好像那不是他们的祖先。农村这种传统思想,我不作评判,但也真实存在的。
1995年上大学至今,背井离乡二十多载,这中间只有2018年重修父亲墓地,我带着妻女回乡。二哥二嫂也是常年在外打工,也几乎很少回乡扫墓。照顾母亲、打理家族事务包括扫墓都是大哥大嫂默默承受。这一点,我和二哥聊起都甚为内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话不是心灵鸡汤,放在大哥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今年8月,我们小家从居住了十五年的河南迁回福建。一来是母亲八十多岁高龄,趁健在能尽可能地尽点孝心,常回家看看;每年清明或中秋,也可以去给爷爷奶奶和父亲扫扫墓。二来人过中年思乡情绪愈发浓厚,在外漂泊总觉得如浮萍无根。大城市灯红酒绿的繁华终究会过眼云烟,有些事情趁现在来得及,就要去做。
我常想,扫墓的意义是什么?寄托祖先保佑自己和子孙后代辉煌腾达,可能是多数人的真实想法。给祖先上香祭拜,跟求神拜佛并无两样。而我总想找出点区别来。我的理解是,给祖先扫墓,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少能解决哲学三大终极命题的第一个:“我从哪里来”。
北上广容不下肉身,而家乡放不下灵魂。当许多人奋斗在大城市,都会发出这样的精神拷问。城市出生长大的孩子,他们不是家乡的原住民,对家乡是没有记忆的。除非从小就经常被父母带回家乡,否则对家乡是模糊甚至空白。由于在城市生活,普通话是常用语言,家乡话自然是不会讲的。很多孩子,出生时爷爷奶奶很早就过世了,对爷爷奶奶就没有任何印象。突然有一天,父母亲指着一块墓碑,告诉他们这是爷爷奶奶,他们跟随长辈上香、鞠躬、跪拜,但有多少情感存在,不得而知。爷爷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奶奶1980年去世时我三岁根本没有任何印象。但是小时候母亲常带我和哥哥姐姐去扫墓,就知道爷爷奶奶的一些旧事。父亲1998年去世,女儿2008年出生,女儿自然对爷爷无任何概念。我也很少讲父亲的过往,孩子自然也不会问。我会偶尔拿着父亲的照片,简单地告诉女儿这是爷爷,但不知道从何讲起。
但不管怎样,扫墓是子孙后代对先祖的一种尊重和怀念,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有墓可以扫,至少家乡还能回得去。若有一天,连墓也无法扫或者没人扫了,家乡是真的从此没有了。我不知道,当我们故去后,是否有后辈们来给我们扫墓,那不重要了,我们大概率在九泉之下是不会知道的。但是,有生之年,给祖先扫墓,那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那是人类作为文明社会的高级动物,和普通动物之间很大的区别。希望自己力所能及吧,也希望女儿和侄女侄儿们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