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
田宏杰
93个笔记
第一章 从你困扰的问题开始
>>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 听到这儿,我们就明白了,孩子喜欢的学习任务要符合两“有”原则:一是有用,二是有趣。
>> 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一种行为只有让人得到好处,这种行为才能够得到强化,并保持下来;没有好处的行为是很难保持的。
>> 一、陪学时,要帮助孩子营造学习氛围。
>> 一种行为如果得不到鼓励,我们也获得不了完成时的喜悦,如果在完成过程中还伴随着被指责的坏情绪,那么这种行为是没法坚持下来的。
>> “陪你学习的这段时间,我自己读完这本书了,这样陪你学几年下来,妈妈也一定长进不少。”
>> 这时你真正陪孩子做的其实是作业管理,让孩子体会到一项项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 二、在孩子面对困难时,要认同他的畏难情绪。
>> 心理学有个词叫“同频共振”,同频之后才能共振,也就是孩子的内在感觉只有被认同时,才能跟我们产生共鸣,后面我们说的话他才会听。
>> 集中注意力确实挺难的,我看到你刚才有的时候也会走神哈
>> 三、当学习不顺利时,要帮助孩子想办法突破。
>> 我们可以跟他说:“妈妈小时候口算也总是出错,后来姥姥专门给我出了很多口算题让我练习,每天100道,练得我都快‘吐血’了,后来我的口算成绩终于提高了。”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练习会带来成果,会带来好的成绩。
>> 就是陪他找办法突破,如果只是一味地帮助他逃避,让他远离痛苦,那他就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突破这个障碍
>> 我们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明确陪学任务,和孩子一起列作业清单,创造共同学习的氛围;二是孩子有畏难情绪时,要认同孩子的情绪,只有与孩子的内心产生共鸣,才能达到同频共振,孩子才能听进去后面的指导;三是在面对孩子学习焦虑时,要与孩子一起找到办法克服,只有跨越挫折后,孩子才能真正自信。
>> 陪学时,压不住火怎么办
>> “压不住火”的心理神经机制:情绪脑被激活
>>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知道发火没用,但为什么还是忍不住发火?因为我们自己也有情绪需要宣泄,我们已经尝试了各种办法,给孩子讲道理不行,哄也不行,表扬也不行,我们已经无计可施,这时会觉得很无助。
>> 压制火气的核心方法:“一慢一快”
>> 忍不住要发火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这时一定要做到“一慢一快”,慢发火,快找方法。
>> 使某个办法起作用,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办法是我们和孩子共同想出来的,如果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那效果就更好。可以引导孩子一起想,但最后要使孩子自己把办法提出来,然后我们来表示赞同。第二,在我们和孩子关系好的时候,而不是正紧张的时候找办法。如果我们生气地说:“你说怎么办?”我们之间还在对立,怎么能找到共同一致的办法呢?所以,要在双方都比较冷静的时候把这个对付发火的办法找好了,等到快发火时就能快速地拿出来用。
>> 说“别磨蹭了”为什么不管用
>> 当你说“别磨蹭了”时,孩子的大脑内部发生了什么
>> 因为我们的大脑神经有两项功能:一个是兴奋,一个是抑制。在刚才10秒钟的时间里,“猴子”是兴奋的,如果我们要做到别想“猴子”,就需要使用抑制的功能,把它压抑下去,这个很难。
>> 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对自我的评价都是建立在父母和老师评价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我们经常在孩子的耳边唠叨这句话,孩子会将这个评价内化,成为他对自己的评价。他会给自己贴上一个“磨蹭”的标签。
>> 要想打破“别磨蹭了”的魔咒,需要用正面言语表达正面的期许
>> 比如,我们对孩子说“别走神”,那我们真正希望孩子做的是“注意力集中在做题上,你会做得又快又好”;我们对孩子说“不要马虎”,那我们真正希望他做的是“来,认真检查,会有更高的正确率”;我们对孩子说“学习时别总是起来喝水”,那么我们要真正表达的是“在学习之前做好准备,把上厕所、喝水这些事情都先做完,一会儿学习的时候会更专心”。
>> “能不能别丢三落四了,手机丢几个了?”过了段时间,他发现这种教育不管用,我还是继续丢东西,他就换了一个办法,对我说:“每次下出租车关门的时候,往座位上看一眼。”
>> 要想做到用正面言语表达正面期许,还是要用到“一慢一快”的方法
当我们看到孩子做得不对,准备批评他时,在大脑里要先给自己喊一下“停”,让自己暂停下来,这就是“慢”,要慢速地做情绪反应;然后快速地问自己,孩子目前有什么做得好的地方,刚才的行为中哪一点比较好,找到这个“好”,说给孩子听,让孩子拥有自信,然后再提出我们内心对他后面行为的期许。
>> “专心”两字会调动孩子的学习状态。讨论完之后再说:“很好呀,就用那样的状态来写,会写得又快又好。”
>> 为什么孩子写作业爱磨蹭
>> “磨蹭”的心理机制:骑象人和大象的较力
>> 改变“磨蹭”问题的唯一途径是:骑象人与大象目标方向一致
>>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看到他内心“想要学会”的力量
>> 这时内心想要学会的力量又渐渐升腾起来。孩子哭着说不想学英语时,她不是真的不想学,这个“不想学”后面一定藏着一股“想要学会”的力量。
>> 一是跟她核对她想要学会英语的力量,将这个力量感强调出来,并提示她“虽然英语很难,但是你想学会”;二是将她在游泳上成功的经验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联结她的征服感;三是让孩子承诺,“现在你想学会英语,你也会那样努力,是吗?”当她说“是”的时候,这份承诺会在她心里埋下种子,生出克服困难的决心。
>> 其次,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掌控感。
>> 最后,要避免两种错误做法。
>> 第一种是爸妈强势,让孩子听话。
>> 第二种是放纵孩子,让他只看到眼前的快乐。有的家长说:“孩子学习好坏无所谓,只要他快乐就好。”
>> 父母不能靠严厉、苛责去压抑孩子心中大象的力量,来让孩子听话,而是要树立长远的目标,在平常的陪学过程中放下焦虑,看到孩子对征服感的渴望,不断鼓励他完成任务,并在完成时建立心锚与征服感的紧密联结,让孩子在下一次遇到困难时能够“召唤”这份征服感,有力量去克服困难,成为最好的自己。
>> 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 注意力的集中需要大脑神经的两个功能密切配合,这两个功能是一对兄弟,一个是兴奋,另一个是抑制。
>> 我们怎么才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并且不断提升孩子的抑制力呢?一定要学会三个方法。
>> 一、排除干扰
>> 二、一次只做一件事
>> 也就是桌子上没有任何跟当前任务不相关的事物
>> 对高年级孩子用作业清单法。
>> 三、用恰当的语言拉回孩子的注意力
>> 我们可以说:“孩子,现在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来!快点写。”说这句话时,“来”字音调略微上扬,表达出邀请和信任;“快点写”,把“写”字的声音压低、拉长,唤起它在孩子头脑中的兴奋,给孩子一个暗示,把它印到脑海里。
>> 我们要做好三件事:第一,对孩子走神原因做到心中有数,为他排除所有干扰;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为低年级孩子清理好桌面,让高年级孩子列事件清单;第三,用温柔、信任的语言将他的注意力拉回来,并慢慢让孩子学会自我监控。
>> 鼓励他:“我看到你刚才走神时,对自己说了一句‘快写’,你就马上将注意力集中到写字上了,你已经能够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了嘛,很厉害啊!”让孩子发现提醒自己“快写”是个有用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激发他的内部动机,让他继续保持这个行为,并且去探索其他管控自己注意力的行为。孩子的注意力就像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升的,恰当地锻炼之后注意力会增强,集中注意力就不费劲儿了。
>> 孩子总要玩手机,怎么办
>> 手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破坏延迟反馈模式
>> 当孩子习惯了这种“快”的即时反馈模式时,他的大脑很难接受另外一种模式——延迟反馈,就是一种行为要坚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反馈。
>> 他总是渴望每一个认真学习的行为都能够得到立即反馈。当他得不到的时候,他就会失望,就会走神、溜号,去找一些新鲜有趣的事。
>> “四个如何”——合理控制孩子使用手机
>> 第一,如何提出要求?在什么样的契机下提出限制要求?有的家长会说,因为上学时间很紧,要好好学习,所以孩子不能玩手机。
>> 所以不能用学习、阅读、运动来作为限制玩手机的理由,最好找到科学依据,可以跟孩子一起读一篇医生的文章,或者相关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医生要求小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不能超过20分钟,低年级孩子要限制在10分钟之内,否则会损伤视力,早早戴上眼镜。
>> 第二,如何控制时间?孩子玩游戏时最常见的现象是时间到了他不关,耍赖。
>> 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最好是用一种直观的、可视化的方式来计时。比如沙漏,买一个漏沙时间为10分钟的沙漏,孩子来计时,把沙漏一翻,让孩子开始玩,孩子会对那个沙漏里的沙子流下的过程有个直观的感受。他一边玩着游戏,一边看着沙子在流,心中会有一个关于时间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体会到了时光流逝,懂得了珍惜时间。当沙子流到底,他就知道时间到了,这样他更容易接受。
>> 第三,时间到了,如何来关闭游戏?最好的办法是由孩子自己来关闭游戏。
>> 跟他说:“我看你刚才玩得特别好,明天你接着玩。”
>> 第四,孩子做到时,如何及时表扬、强化?
>> 真棒!你能够说到做到。来,明天接着好好玩!”
>> 节省下来的时间一定要做一些让他自己更感兴趣的事。
>> 怎么让表扬、物质奖励管用
>> 就好像很多成年人也不全是为了赚钱而努力工作一样,他们更多的是获得对工作、生活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 到底要怎么表扬和奖励孩子才有用
>> 对孩子来说,学习的好处到底有什么?好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的,比如学习让他得到外在的赞扬、物质奖励、好的名次,这类好处会引发他学习的外部动机;一类是内部的,比如学习让他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正确率,或者学习语文后他能够自己读故事,不用求爸爸妈妈帮忙了,这类学习本身带来的结果会引发他学习的内部动机。很明显,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激活孩子的内部动机。
>> 德西效应”:当一个人进行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外在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
>> 通过两种情境,将学习动机引向内部动机
>> 一是要找到学习行为的内在好处,让孩子看到
>> 如果发现他做题做得很快,这时可以做出很惊讶的样子,说:“哇,这么快啊!妈妈注意到你刚才学习的时候特别专心,果然题目做得特别快。”这样孩子就听明白了,专心学习的好处是“题目会做得更快”。
>> 如果看到孩子的题目做得都对,就要问他:“是不是刚才偷偷检查了,怎么正确率这么高?”那孩子就明白,自己检查可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 如果看到他把难背的课文背了又背,终于背下来的时候,就要说:“真不容易,这么难背的课文你都背了下来。”下次他就知道,无论多难的任务,只要坚持就能完成。
>> 如果看到孩子把自己做错的题都标出来了,可以夸他:“你这个孩子可真有心,把错的题都标出来了,下次肯定不会再错。”孩子就知道重点看错题的好处了。
>> 把孩子学习行为的内在好处找出来再进行表扬、强化,这种行为就会慢慢坚持下来,形成习惯。
>> 二是给予物质奖励的时候,要将外在奖励的原因引向内在好处。
>> 看到你考试前就好好复习,努力准备,把知识复习得很扎实,还真的取得了好成绩!这段时间学习累了吧,带你去吃大餐,犒劳一下自己。
>> 你读课文让我看到一种情怀,那种喜爱祖国山水的情怀。让妈妈想起了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叫《航拍中国》,它从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带我们看中国的各个地方。你早点做完作业,我们一起看吧。
>> 什么叫内在好处?就是孩子这么做了,让他自己感觉好,某些技能得到了提升,这个好处是行为本身带来的,不是家长赋予的,但家长可以指引他一起发现和看到这个好处。家长在表扬和给予物质奖励时都要对孩子行为的内在好处进行鼓励,孩子就有了保持这个行为的内在动机。
>> “散养”的孩子如何取得好成绩
>> 这就是散养中最常见的问题:该教孩子规矩的时候不教,孩子没有及时学会游戏规则,不知道敬畏规则,那以后在学校教育中就会遇到困难。
>> 散养本来的意思是“不要拔苗助长,要让孩子自然地看到社会规则的内涵,然后按照规则去做”。
>> 孩子不敬畏课堂规则,不遵守规则,怎么会取得好成绩?
>> 首先,要让孩子敬畏规则
>> 我们要对孩子说:“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你时,可能你会觉得不好意思,有些丢脸,这时你别着急去逃避,别说你不在乎、无所谓,要去琢磨一下,老师是不是为了批评我,才停下讲课,他批评我,是希望我怎么做。琢磨明白了老师的意图,你就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就行。”
>> 其次,要让孩子敬畏老师。如果不敬畏老师,他怎么会敬畏学习?这个敬畏不是我们平常说的怕老师,而是在他心中认为老师的评价是重要的,老师的要求和指导是重要的。当老师说得正确时,孩子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当老师说得有些隐晦时,父母就更要智慧地引导孩子看到老师的要求背后的内涵,让孩子的行为符合教育的内涵。
>> 最后,还要让孩子敬畏社会评价和社会比较。
>> 比较中不能盯着别人家的一个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谁强谁弱,要跟群体比,或看到某个孩子的某个长处,再去比较、模仿。
>> 你要说:“你们班亮亮每次数学都考满分,妈妈很好奇他是不是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或习惯,你有没有发现?”这时孩子可能会说:“我发现他考试交卷前总是检查好几遍。”我们要露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哦,原来是这样!你发现啦,那你可要把它学过来。”
>> 评价和比较特别重要。千万不要跟孩子说,谁怎么看你都不重要,成绩好坏都无所谓。
第二章 自信心——为学习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成长性思维·夸“聪明”反倒害了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