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读书
阅读 | 90%的人都忽略的2大选书思维,加速认知升级

阅读 | 90%的人都忽略的2大选书思维,加速认知升级

作者: 宋子临 | 来源:发表于2023-08-30 21:58 被阅读0次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后记很好玩,它列了一条简洁有趣的公式:

    阅读的时间成本=选择花费的时间+阅读花费的时间+误读浪费的时间。

    读书为什么要选书?

    无论有多少条理由,最后都可以归结为这一条:生命是有限的,一本好书,意味着同等阅读时间的高回报率。

    这篇文章,会带你详细拆解选书的2大思维,让阅读真正打开心智,实现认知升级。

    01 挑战超越你能力的书

    挑战超越你能力的书,就是去读高于你认知水平的书,向上生长。

    因为书籍层级太低的话,逃不出你熟悉的范围,能被你轻松兼容。

    每天泡在同一片小池塘,只能想自己的所见所闻,很容易固化已有认知,给心智成长造成极大的掣肘。

    读书向上跃迁的人,相当于整天和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那波人,待在同一个朋友圈,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顶层的成长心法。

    既然如此,那么高于认知水平的书,有哪些呢?

    最高级别的,毫无疑问是《易经》《圣经》《古兰经》这样的文明原典。书籍有点像化石,会在时间的加持下一层层累积起来。这些特定的书,是其它所有书的底层密码。

    理想情况下,人们应该先读这些书,但在现实中,大家面临的问题是,整天活得很忙很累,没有精力去读,还读不懂。

    白天的上课、做实验已经消耗了太多心力,一想起晚上还得读《论语》,倒希望能直接什么书也不读了。

    下班以后,在沙发上瘫一会儿不舒服吗?为什么非要拿本《圣经》自我折磨?

    既然原典难啃,那么,有没有什么可替代的方法呢?

    当然有。

    我们首先得明白一点:层级是相对的。

    就算没有读最高维的原典,退而求其次,能挑战比自己认知高出一两个维度的书籍,也可以起到升级心智的效果。

    经常读小说的人,不妨看看许荣哲的《小说课》,作者把小说折磨读者的秘密都合盘托出了。

    喜欢《明朝那些事儿》的人,也可以翻一下更为严谨的《万历十五年》,可以体会到超越于零散故事之上的大历史观。

    如果你读过《浅薄》的话,也可以把《娱乐至死》找来看看,所有抨击现代互联网的言论,都绕不过尼尔·波兹曼的奠基性地位。这里再提两个比较常见的找书方法。

    第一,去看你读过的书里,作者提到了哪些别的书,这些书可能是他创作的参照、灵感的来源。

    相信我,绝对没有一个写作者会忽视前人的经验,自己闭门造车,除非他想放飞自我。

    怎么找作者提过的书?我拿这3本成功学畅销书举例(专门又去速读了一遍原作呜呜呜)。

    周岭的《认知觉醒》,引用了《原则》《自控力》《刻意练习》《如何学习》《暗时间》《心流》等。

    刘媛媛的《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引用了《原则》《自控力》《游戏改变世界》等。

    艾力的《你一年的8760个小时》,引用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异类》《断舍离》《战胜拖拉》等。

    这3本畅销书中也不乏佳作,而且语言也非常通俗易懂,但如果只读畅销书,其实是不够的。

    这些畅销书引用的很多书(甚至参考范围也有很大的重合),都是响当当的存在,也值得你关注。

    虽然看上去,《你一生的8760个小时》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都像是鸡汤的堆砌和千篇一律的说教,但二者的视野,其实大有不同。

    第二,你热衷于哪个门类,就上豆瓣去搜这个门类的图书榜单,去找那种在舒适区边缘、踮起脚尖能看懂的书。

    豆瓣的推荐,还是比较靠谱的,不会太翻车。

    当然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找我私聊~

    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要尝试去“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

    在不断向更高维度发起挑战的过程中,你的认知会加速成长,很多过去读不了的书,现在也能读了;很多过去看不透的现象,现在也能洞若观火。为什么呢?

    因为你用高认知兼容低认知,做到了降维打击。

    对于绝大多数网络文章和纸质书,真正的创新是很少的。

    几千年来,大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转换一下语言,再增添几点想法而已。

    如果你读书,能清楚作者各部分的思路来自哪里、在何处做了什么改动、其创新点又在哪里,甚至他琢磨问题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那么你就做到了降维打击。

    想要降维打击,必先自己升维,就像朱光潜所说:

    “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帐,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

    如果你能用智者之眼把世界重看一遍,你会明白,挑战超越你能力的书,是值得的。

    02  结构比数量更重要

    以前给一个朋友荐书时,我特意观察过他的读书结构,他是学理工科的,很喜欢小说、散文和杂文。

    按照他的读书惯性,我推荐《解忧杂货店》这类书比较适合。

    看上面的小标题就知道,我肯定没这么干,哈哈。当时我选择了《乡土中国》,是考察中国传统农村的社会学著作。

    为什么呢?

    并不是他的阅读习惯有问题,而是阅读结构略显单薄,优化一下会更好。

    培根曾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

    不同领域的知识会培养出各异的思维和性情,而读书是求知的重要一环。

    如果长期只沉迷于某一领域的书,思考问题的模式就会受到无形的约束——读书的惯性,会带来思考的惯性,你读什么样的书,最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各个门类的书都读点儿,生活才能趣味横生。作为一名作家兼知名幽默大师,林语堂读《三国》也读尼采,读《圣经》也读《机械手册》。

    各种书都读过以后,渊博的学识让他自在地游走于各界,看待事情就有了从容玩味的兴致。

    后来,他成为了学贯中西的才子、中文打字机的先驱发明者,还顺带创作出了“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样的名句。

    有人可能会说,跨学科求知,固然能丰富我们的世界,但是,花时间读自己不熟悉的书,感觉挺困难的。

    确实,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接触过某个领域,当他第一次踏入时,陌生所催化的恐惧感和毫无经验所导致的痛感会相互交织,像藤蔓一样绊着他前进的脚步。

    读书也是这样,你以前从来没有研究过历史的话,刚开始读历史著作,可能会有点儿吃力:

    名词概念都是新的玩法,习惯用语大不相同,也不太跟得上作者看待事情的方式。

    坚持住,等你看过5本书以后,情况就会发生改变:

    所积累的同领域知识交叉链接,理解成本大大下降,阅读的速度提上来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纵横开阔的上下千古。

    到了这种程度,你就很熟悉这类书的“经典套路”了,畏难情绪也会逐渐消减。

    如果你也经常读自我管理类的书,可以试试心理学的书籍——一个人能一步步走向成功,必定基于对自身底层人性的熟谙。

    如果你喜欢历史学的书,不妨涉猎一些经济学、政治学的书——历史是文明横切面在时空中的展开,搞懂政治、经济的基本要素,学历史会更加通透。

    科学和哲学一块学习,小说和纪实作品都能读到,喝得下鸡汤、也能死磕方法论,诸如此类,

    要去观察同一领域中相互冲突的派别,努力理解不同领域的基本原则中所暗示的、可能完全相反的东西,去重塑神经回路,才能全方位成长。

    写在最后

    最后,又到了总结要点的环节了:

    第一,尝试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才能不断升级心智,从而实现降维打击。

    第二,读书结构比数量更重要,要多学科跨领域地延伸,全方位成长。

    其实,读书在你身上投射的,往往不只是你脑海中突然生发的、一闪而过的意念,而更多是一股恒久的决心、一种隐而不发的力量,你不用往来于一个又一个软件,在一篇又一篇文章之间穿梭奔波。

    一本好书所能带给你的,远比你想象得更多。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精选:

    《未来简史》:消灭饥荒、瘟疫和战争之后,人类将何去何从?

    读书经常读一半忘一半,该怎么办?

    我是宋子临,

    浙大书乡常住人口,

    安静码字的发呆业余爱好者~

    专注于分享的干货涵盖这几个方面:高效自律、学习方法、思维升级、个人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 | 90%的人都忽略的2大选书思维,加速认知升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ua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