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董卿丨爱读书的女人,是开在美丽岁月里的花

董卿丨爱读书的女人,是开在美丽岁月里的花

作者: 公主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17-04-25 09:00 被阅读555次

1

《朗读者》,综艺界清流

今年春天,一款知识类的节目《朗读者》横空出世,一时间在年轻群体中掀起了一股读书热。和其他单纯搞笑的综艺节目相比,《朗读者》无疑是一股清流。

豆瓣评分高达9.3分,与《朗读者》相关的话题也都在热门话题中位居前列。董卿,首次担任制片人,就收获了如此赫赫成绩。

一款朗读类的文化节目,却能在各类综艺中脱颖而出,杀出重围,董卿可谓是居功至伟。

再看年初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董卿作为主持人也是圈粉无数。节目中,董卿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国内外名篇佳作,脱口而出。任谁都没有想到,她的文化底蕴竟然如此深厚。

节目中,当谈到毛泽东诗词“天若有情天亦老”时,董卿念出石延年和元好问的另外两个版本,“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和“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当看到一位父亲为了让孩子更容易记忆而给古诗词谱曲时,董卿又念起了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名篇《我记得》,“……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像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而这些,全是在现场没有提词器的情况下,即兴而发。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这句话形容董卿,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有人这样形容她:

“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

而这一颗玲珑剔透的诗词心,和这一身高贵优雅的气质,都是在日复一日的阅读,和漫长生活的体验中修炼出来的。

2

家有严父怼读书

董卿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母皆毕业于复旦大学,家中的读书氛围非常浓厚。父亲爱看《古文观止》《二十四史》一类;母亲则更爱《茶花女》《呼啸山庄》等西方文学。

父亲是贫苦农村出生,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才得以考上复旦大学,借此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因此自打董卿出生,就对其寄予了极高的厚望,刻意地去培养董卿对文学的热爱。

和大多数人一样,董卿的第一本读物也是《唐诗三百首》。早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要求她但凡在课外书中看到成语和诗词,就必须抄在小纸片上,然后贴在小书桌上时常品读。

倘使父亲的要求没能完成,就连吃饭也会批评到董卿大哭为止。以至于董卿年幼时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对父亲的怨恨剧增。

而今的董卿,早已理解了父亲的用心,取而代之的,是对父亲的无限感激。若非年幼时父亲的严厉要求,就不会让董卿养成勤劳坚韧、热爱阅读的习惯和品质,更不会收获今天的成就。

现在的董卿,每每谈及父母,总是泪光闪烁。她曾在节目中说:“我父亲自己的经历,让他笃信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父亲是个很严谨、很坚忍也很善良的人,很庆幸自己继承了他的这些优点。”

阅读,让董卿慢慢成长。

3

生活经历成体会

董卿在进入央视以前的经历非常复杂。年少时,董卿志愿当一名演员,但父母都极力反对她从事文艺工作。但董卿天性叛逆,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填报浙江艺术学院的表演专业,大专。

大专毕业以后,董卿最初在浙江省话剧团表演。后来恰逢浙江电视台招聘,董卿意外录取,误打误撞迎来人生第一份主持人工作。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自然就被看出。董卿在浙江台做了两年,一边做主持一边做编导,如鱼得水。

因为常年阅读,董卿的才华终究没有被埋没。

之后董卿跳槽到东方电视台,但初到上海的她,饱受挫折,作为新人,根本没人待见她,经常遇到无节目可做的情况。董卿干脆去考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编导系,并顺利完成本科毕业。

后来,董卿受邀主持新节目《相约星期六》,董卿清纯的主持风格被观众认可,这才在圈中小有名气。

随着上海卫视成立,董卿前去寻找更大的舞台。但转型前的上海卫视收视率一塌糊涂,最初成立的喜悦过去,换来的确是每天无所事事。董卿就在家中阅读《红楼梦》《唐诗宋词》来平复自己浮躁的心情,同时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深造。

几番进修,静心读书,董卿事业柳暗花明。而上海卫视也改革成功,董卿被委以重任,主持多档节目。因为主持风格大气,英语娴熟,董卿一举夺得第五届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在当时评委几乎没有一个人认识她的情况下,全票通过,也为她拿下了央视大门的邀请函。

到了央视,董卿丝毫不敢怠慢,头两年共主持了130多场晚会和文娱节目,工作之余,依旧保持阅读的热情。随着综合能力突出,最终从西部频道调入综艺频道,并摘取春晚主持的花冠。

阅读,让董卿慢慢沉淀。

4

坚持阅读四十载

董卿曾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董卿在采访中说道,她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雷打不动。在董卿的卧室里,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任何电子产品,即使工作再忙,每天晚上也会先读书再入睡。

对董卿而言,她更加欣赏极致的情感,诸如《红楼梦》《茶花女》《安娜·卡列尼娜》等,尽管喜欢的书很多,但她却不会反复读同一本。用她的话说,要把时间留给新鲜的东西。唯独唐诗宋词除外。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阶段对这些诗词的理解都不一样,她自称小时候喜欢风花雪月的东西,长大以后却爱上了苏东坡、陆游,因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们都写在了诗词里。

除了阅读,董卿还坚持摘抄,时刻做笔录。但凡遇到喜欢的句子,便立即写下,时刻品读。常年累月的积累,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董卿的气质。

想必这才是董卿能够做出《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这般节目的原因吧。

董卿曾说:

“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阅读,让董卿慢慢收获。

5

书在手上,世界就在手上

作家三毛有一句话很有意思: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很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读书,本身是一件极其缓慢的行为过程。阅读不能变现,也不能立竿见影,但时间长了,便能看出差距。

阅读,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气质和行为准则,举手投足之间、谈吐胸襟之上都会产生质变。

女人外表再美,倘若不爱阅读,皮囊虽美,身心却无味。

女人外表即便不美,倘若时常阅读,必然染上书卷气,灵魂也会自带香气。

要知道,当你爱上读书,也就拥有了一个女人最美的气质。

你是否也喜欢这般爱读书的女子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董卿丨爱读书的女人,是开在美丽岁月里的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wmzttx.html